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印两国人类发展指数比较研究

2018年04月25日来源:《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02期    作者:李钢 张建英

摘要:文章在已有人类发展指数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可以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估体系,并对中印两国1950年以来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中印两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4年印度的人类发展指数比1950年增长了2.59倍,而同期中国增长了4.41倍。在构成人类发展指数最重要的3个方面,1950年中国全面落后于印度,印度的人类发展指数比中国高27.17%;到1992年中国实现了全面超越,并且中印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比印度高18.61%。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中国首先是在1951年教育指数超越印度,然后是1955年寿命指数,最后才是1992年收入指数超越印度。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是由于社会发展成功,使经济方面大幅领先于印度;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的成功与政府长期以来较好地平衡当期与长远利益,引导整个民族进行长远投资有关。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一体性,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割断。

关键词:中印比较 人类发展指数 收入指数 寿命指数 教育指数

张建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从1978年的0.15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提前了9位。而印度从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GDP总量由0.27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09万亿美元,世界排名同样提前了9位。中国和印度还是世界上的两个人口大国,1950年中、印人口数量分别为5.44亿和3.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6.45%2015年两国人口分别增至13.76亿和13.1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6.56%。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印两国就曾引起发达国家学者的关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都有学者对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印度相对于中国的后发优势和数量型人口优势凸显出来。2014年以来,印度的GDP增长率一直比中国高,而且印度的人口老龄化率几乎只有中国的一半。从增长的角度看,难免使人产生“中国是不是会全面落后于印度?”的猜疑。在已有文献中,大部分研究只分析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其中认为印度发展模式优于中国的观点不在少数;但鲜有以中印两国历史文化差异和发展因素差异为视角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切入点,研究中印两国近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异,剖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首次采用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特别关注居民能力的提升,主要考察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是否体面3个方面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发展指数的测算方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1990年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及入学率和实际人均GDP来分别衡量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2010年改用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和人均GNI

本文考察的是中印两国长期发展过程,考虑到1949年以后两国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因此,以1950年为时间起点,考察近70年来中印两国的发展情况。一方面,《人类发展报告》中相同指标的数据只延续到1990年,2010年还调整了测算指标,已有的人类发展指数无法满足本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成人识字率是人口普查数据,不具有连续性,而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比较复杂,且人均GNI指标中包含别的国家政策和制度因素,不能准确反映本国地域范围内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这些指标在1960年以前不曾统计,难以获得相关原始数据。于是,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原理,本文重新设计了人类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见图1)。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相关指标的结果及变化

1950年以来,人类发展指数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75%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增长了4.41倍。从增长速度上看,收入指数和教育指数的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大于人类发展指数,分别为2.86%2.91%;而寿命指数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小于人类发展指数,为2.73%。从数值来看,收入指数和寿命指数增长的倍数大于人类发展指数,分别为4.824.43倍;而教育指数增长的倍数小于人类发展指数,为4.01倍。为了方便比较,以2014年为基期调整相关指标,得到走势图(见图2)。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具体而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发展先行,教育和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可以说,教育和健康水平的提升走在经济增长的前面。

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趋稳,经济增长的优势逐渐凸显。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新的“增长奇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2014年,中国维持了年均9.74%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远远超过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且在新兴经济体中也具有明显优势,增速分别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1.63倍、3.51倍和3.99倍。19782014年,中国GDP净增10.92万亿美元,高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62.2%下降到39.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28.4%上升到47.5%。此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城市化率达到54.77%,比1949年提高了4.15倍。1950年以后,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增长的波动较大,有些年份还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稳步上升,收入指数的增长成为带动总指数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印度人类发展指数相关指标的结果及变化

起初,印度因人口众多被世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因迅速崛起的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和仅次于中国的经济增速而受到关注。从图3可以看出,19502014年,印度人类发展指数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02%,增长了2.59倍。从速度上看,收入指数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最小,只有1.38%;低于寿命指数2.46%和教育指数2.27%。从数值来看,寿命指数和教育指数增长的幅度较大,分别为3.66倍和4.14倍。总的来说,印度居民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比较稳定。

 

 

1. 印度经济发展的起点高于中国。

2. 印度独立以后,教育和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 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的经济、教育和居民的健康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中印两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

从数值上看,中国虽然起点低于印度,但实现赶超后,中印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1956年以前,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低于印度。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比印度低。1950年,中国人均GDP不到印度的1/21955年,中国人均GDP仍比印度低288.56国际元。这期间,教育指数和寿命指数相继超过印度。1965年以后,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总体上超过印度,而且差距拉大主要依靠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956年、1965年和1992年是中印两国发展变化的3个重要时间节点,因此本文将中印两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见表)。

 

 

对中印两国发展差距的初步分析

1950年以来,中印两国都参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前后又相继开展市场化改革,而且两国都十分注重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差距主要来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及不同的社会经济建设过程。

1. 社会历史的差异。

2. 社会文化的差异。

3. 工业化道路的差异。

4. 土地制度的差异。

历时70年,中国和印度从获得主权独立到发展成为拥有当前规模的新兴大国,两国的地位也发生了逆转。同样是人口大国,中国的起点更低,但发展比印度更好、更快。

第一,中国从全面落后到全面超越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无论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居民预期寿命和受教育程度方面,中国都落后于印度。1992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全面超越了印度。

第二,教育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改革以前,中印两国的教育指数和寿命指数的增速均比收入指数快。中国的收入指数低于教育指数和寿命指数,印度则相反,不论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社会进步总是处于关键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类发展指数主要由收入指数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面促进社会进步。

第三,中国首先在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上超过印度,之后才是经济增长。中国教育指数在1951年超过印度,寿命指数在1955年超过印度,而收入指数在1992年超过印度。一方面,中印两国在教育和寿命方面的差距比人均收入的差距小得多。中国首先注重的是基础教育,印度则看重高等教育,这就使中国教育的追赶最先完成。在营养改善和生育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传染病的控制是影响预期寿命的核心因素。中国在1968年前后基本消除了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而印度只是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传染病。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这一方面显然比印度做得更好。

第四,中国对印度的全面超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收入指数的追赶主要发生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即使印度1990年也进行了经济改革,但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对印度在经济上的追赶和超越。一方面,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发展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体系。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而印度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和避免受制于他国的考虑,未能充分分享全球化的红利。另一方面,中印两国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中国采取的是制造业主导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印度实施的是服务业主导的新兴发展道路。制造业主要解决中间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而服务业主要解决两端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有着大量中间收入水平的人口大国来说,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从7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印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中国比印度更加成功。中国从全面落后于印度到全面超越印度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而是由于更早地关注人的发展,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资。经济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回报周期是不同的,对保证长期经济增长而言,人力资本投资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针对人才的培养,中印两国的做法有所不同。印度注重高等教育,使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开发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但印度的全民受教育水平仍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加注重基础教育,保证全民的受教育权利。这一方面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具备基本素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全民素质得到提高,并有助于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