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集聚培育战略科学家势在必行

2021年12月30日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23期    作者:黄娅娜 贺俊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战略科学家是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国际竞争格局重构的核心关键驱动力,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如何理解把握战略科学家的重要意义,为发掘、集聚、培育战略科学家提供政策思路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的关键依托

战略科学家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国际竞争形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核心关键。大国竞争的新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使得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近年来,主要大国科技竞争持续深化,争相布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通信网络等科技制高点,力争在本轮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权。谁占据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话语权和决胜权。可以预见,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将更加倚重科技能力,聚焦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战略科学家是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是“国之重器”,他们对于重要高科技产业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引领性的探索,直接决定一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是否走在国际领域前沿,能否占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战略科学家是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的硬件条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决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于科学家本身的素质和水平。此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到2025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战略科学家是科技人才梯队中的“领军型”人物,其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带动培育集聚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抓手。

战略科学家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我国一线城市的科技人才总量较大,但普遍面临人才结构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这成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短板。城市的兴衰和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才,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人才争夺战”,吸引和保障人才的支持性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但对标国际一线大都市,我国城市的人才政策需要更加凸显“高精尖”人才的偏好性,瞄准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吸引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这既是为国贡献,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又是让城市保持活力,为未来积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

战略科学家是应对和化解发展难题和“卡脖子”挑战,实现新时代科技强国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对抗角逐不断加剧,在产业发展领域遭遇了许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挑战,如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须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一方面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而能在其中有效起到“桥梁”作用的就是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的科学家,可以加快科技补短板、扬长项,破解“卡脖子”,练就“杀手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引领。

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家中的领军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战略科学家是“具有深厚科学素养、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的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见事于未萌之明者”“图强于未来之智者”,一般具备以下个人特质:

战略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一般需要契合国家重大需求,是重要产业、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在未来可能出现“卡脖子”技术的领域。同时,战略科学家必须具备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和眼光,在前瞻性的科技创新领域,可以站在国家层面思考问题,对于不同技术路线能够看得远、悟得透、把得准。战略科学家一般能够站在学科前沿,凝练和破解趋势性、引领性、根本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建立独创性研究体系,精准指引关键领域突破,引领学科发展新的方向。

战略科学家必须是国际一流科学家,在所从事的领域有着精深的研究和学术造诣,站在国际学术研究的领域前沿。也正是因为在某一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地位和身份,战略科学家一般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起到“风向标”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一批骨干科研人员组建具有战斗力的一流科研团队,带领科研同行一起攻坚克难,从而迅速统领学科发展,促进学科创新水平达到国际前沿。

战略科学家须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源统筹和组织管理能力。战略科学家不拘泥于自身专业学科,而是从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视角关注大学科的发展态势,从技术、工程、政策等角度思考重大战略问题。战略科学家能够出色地管理科研创新平台,能够有效调动科研资金、科研人员、科研设备配置和管理,善于组织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善于承担国际和国内的重大科技任务,善于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能够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融合贯通”的机会。

战略科学家需要有崇高的道德品格。战略科学家应该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怀有强烈的报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战略科学家还需是科研“干将”,应处于年富力强,极具创造力的黄金科研阶段,并有干一番事业的抱负心。这样的使命感和价值感紧密关联才能成就伟大的创新。

集聚培育战略科学家的政策思路

战略科学家与普通的科技人才不可同日而语,为了集聚培养战略科学家,往往需要把握特殊机遇,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具体可有以下政策着力点:

以发挥战略科学家主观能动性的创新平台为载体。要搭建有利于发挥战略科学家主观能动性的创新平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战略科学家为“将领”,组建具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充分激发平台的创新活力。为创新平台建立长期充足的经费保障机制,包括基础研究经费、大型仪器设备、研发运行经费等,作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试验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搭建充分的国内科研资源共享平台,畅通的国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化转化平台。

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战略计划等重大任务为牵引。以国家科技计划等专项计划为依托,发挥国家专项战略计划的聚人育人作用。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国家战略目标与产业未来趋势为引导,集中优势资源,协调政策导向,协同各主体力量,吸引和培养具备国家发展不同领域实施顶层设计能力的战略科学家。鼓励战略科学家牵头承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通过承担国际项目,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基地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力争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以新环境、新组织、新政策、新机构等制度创新为保障。集聚培育战略科学家,需要营造新环境、建立新组织,把握世界人才流动变化的特殊机遇、组建新型的特殊机构、给予前所未有的特殊机制,为战略科学家提供高强度的投入、高丰度的资源、高自由度的机制保障,以“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政策,来确保最适宜的科研环境。建立以科研活动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制。以信任为基础,扩大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战略科学家的“人财物”自主权。以服务战略科学家创造性活动为目标,优化科研经费管理,以项目申报、评估、验收全过程管理优化减轻科研人员的“非学术性”负担。

以人文情怀打造,生活保障,工作福利为吸引。要深刻把握战略科学家的特质,在战略科学家的学习培养和工作科研中,除了基本科学和人文知识,还应该注重爱国主义、战略思维、个人情操、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和熏陶。要充分尊重战略科学家的生活福利需求,对于海归型人才,打造具有海外氛围、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特色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知名品牌的综合商业体,营造适宜国际人才居住、发展的“类海外”环境。设立专门的高端科技人才服务站点,为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创业、工作、生活等方面“一站式”的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