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后冬奥时代国企推动科技体育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2022年04月27日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22年03期    作者:时杰

24届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国有企业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后冬奥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新历史机遇。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我国体育产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中,我国国有企业从观念更新,推动产业融合、培育高端赛事与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四个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本届冬奥会最吸引眼球的滑雪项目自由式滑雪,本届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遗址上建造的,具有鲜明的后工业时代特点,往届冬季奥运会建设的往往是临时性的大跳台,本届成为世界上首个永久性的单板大跳台。设计团队在改造的过程中实现既能满足冬奥会的比赛要求,赋予首钢这个老国企新的生机,又能保留百年工业遗址的完整性,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新技术,使用虚拟现实和人因测试技术,还邀请了在首钢生活了三四十年的老首钢人辅助设计,达到整体的设计合理性,这是国有企业对冬奥会贡献的花絮之一,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对本届冬季奥运会的贡献的一个缩影。本届冬奥会从建设和筹备角度看,国有企业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关键作用。

北京冬奥会:国有企业发挥关键作用

与夏季奥运会赛事特点和组织有所区别,冬季奥运会的赛事、场馆的组织投资与建设更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本投资和高市场价值的特点,具备多产业融合,展现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结合的大舞台。对于中国这样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在特殊的时期举办这样的盛会,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关键作用:

首先是冬季奥运会保障的基础能源网络质量管理的水平。作为保障冬奥会的基础性网络,交通、能源与信息传递网状管理,多节点,既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也体现对于复杂系统的管理能力。这考验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网络健全与管理能力。以基础电力网络为例,国家电网的能源保障,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通过运用数字孪生、知识图谱、智能语音等技术,可实时、全景式监控场馆内电力情况。该平台共接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的29个业务系统,涉及绿电、物资、保障等187项指标数据。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负责总揽全局,张家口冬奥保障指挥中心则主要负责保障本区绿电供应。国家电网公司冀北电力通过开发6大核心功能、构建7大主题场景,融汇13套系统数据打造出张家口冬奥保障指挥平台,运用5G、智慧物联、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时感知关联设备运行状态和内外部环境,辅助相关人员总揽全局、快速决策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的建设运营管理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这在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是第一次。

其次通过奥运会作为提升抓手,大大提升举办城市的整体城市和周边省份交通基建水平,这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之后体现得非常明显,北京市的交通体系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与夏季奥运会相比,本次冬季奥运会的中国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互联互通,为了冬奥会建成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高速铁路。北京地铁冬奥支线是北京市第一条智慧轨道交通示范线路,该线路和北京其他地铁线路相连通,可抵达北京赛区所有比赛场馆。冬奥支线集智慧调度、智慧运维、智慧车辆、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于一体,实现5G信号全覆盖。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最新产业技术融合平台和未来城市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

第三,国有企业建设智慧场馆。本届冬奥会秉持着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对北京市原有的体育场馆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北京国资公司承担的“冰丝带”的规划建设在整个规划建设阶段,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北京国资公司聚合各方资源,成立国家速滑馆公司,在项目规划、施工设计、科技亮点、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冰丝带”从概念效果图打造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2018年6月26日,“冰丝带”地下结构工程在“精耕细作”中完成。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国家速滑馆组织作业人员,连续奋战。从2018年1月22日开始桩基施工,用23天时间完成了654根基础桩的施工任务。自2018年5月工程全面进入基础底板施工后,最多时2000余名作业人员奋战在49个流水段,完成了27万立方米土方开挖、2万吨钢筋绑扎、9.1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500吨劲性钢结构施工,用时155天如期完成地下结构工程。从上面部分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在冬季奥运会基础建设中老国企迎接新挑战,取得可喜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本次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首次零碳排放,这是我国政府“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生动案例。低碳产业是当今世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之一,要求的是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系统性融合,我国冬奥会实现的零碳排放离不开我国国有企业和有关部门的系统性规划。北京冬奥会不仅仅是传统的基建,也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智慧交通和智慧场馆的建设,更加引人注目或者说对未来城市规划、高端服务业引领有重要意义的零碳排放。据估计奥运会碳足迹相当于130万吨二氧化碳,通过改造和利用原有场馆,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更将是奥运史上的创举。而这些清洁能源来自我国国有企业龙头—国家电网的清洁发电。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的张北柔直工程显著提升了当地新能源外送能力。这项工程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供应北京市大约1/10的用电量,其中包括直接满足北京冬奥会北京、延庆两个赛区场馆用电需求,加上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就地消纳当地绿色电力,使得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全面满足北京及张家口地区的26个冬奥会场馆用电需求,每年节约标准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另外,北京国有企业龙头北汽福田投入大约212辆燃料电池客车,与氢能源汽车相配套的,还有赛区沿线的加氢站。一体化的低碳系统为我国未来低碳产业发展走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系统融合探索了新路。

第五,本届冬奥会国有企业在服务业的创新成为未来我国新产业孵化的重要平台。在冬奥会赛事引领下,相关新兴产业也浮出水面,例如冬奥会运动员的餐饮系统就具有指标性意义,我国的餐饮业标准化程度,智能化程度,尽管随着各种诸如房租、人工等成本上升,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竞争往往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困扰我国餐饮业发展的难题。本届冬奥会从餐饮技术和餐饮系统改造入手,展示了我国未来大众餐饮业系统改造的广阔前景:中央厨房把切好包装好的菜品送至餐厅库房——顾客下单——机械臂拣菜——人工拆卸包装并检验菜品质量——机器人送菜。地下媒体餐厅占地2500平方米,其中自动酒吧区占地412平方米,中餐云轨区646平方米,媒体就餐区1522平方米,总面积5360平方米。据了解,智慧餐厅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餐厅内智能化、自动化的餐饮设备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确保点餐、备餐、上菜全过程自动化,可同时为数千人服务。冷链运输与精准物流体系、美食制作机器人,还有送餐机器人,智能识别食客位置,借助云轨传输系统,将餐品传送到餐桌,一直到厨余的收集。从点餐、制餐到送餐,全程由智能机器人完成全链条、全过程的智慧餐厅成为冬奥会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智慧餐厅的推广,对于我国具有广泛需求的公共服务餐饮需求例如学校配餐或者大众餐饮的智慧化改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包括由我国体育行业唯一国有企业中体产业,也在体育营销方面展示了潜力:冰墩墩的热卖成为本届冬奥会海内外现象级营销事件,这在其他冬奥会是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这对于我国体育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指标性意义。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个体育赛事,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国有企业利用新技术改造原有市场运营管理体系的能力,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随着冬奥会的落幕,后冬奥时代,国有企业在推动相关体育产业融合,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后冬奥时代,国有企业用科技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挑战

首先是就观念而言,应该更加重视体育产业作为未来我国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就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中高收入阶段,体育产业就成为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已经超过了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等传统产业,2015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为5000亿美元,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5600亿美元,美国体育产业已经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银行和证券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我国2020年的数据,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7372亿元,增加值为10735亿元。与2019年相比,总产出下降7.2%。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中担负着支撑性的作用,目前就观念而言,更多的仅仅是对于体育事业的支撑,而对于体育产业的培育,这种观念还有待加强,对于体育事业的支撑,普遍是一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观念,并没有把体育赛事,尤其是承办像奥运会这样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为作重点。对于推动体育产业规模和范围发展,国有企业普遍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第二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参与我国冬奥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更加重视的是场馆的建设和赛事的组织与举办,而后冬奥时代以及在赛事结束之后的运营,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就我们国家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准、基建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而言,对于举办体育赛事非常有热情而且有实力,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的工作业绩,那往往是在大型赛事之后,如何运营场馆,如何继续保持赛事的价值,或者是发掘赛事未来的潜力,目前仍旧有待观察。一个好的运营模式是在赛事之后利用赛事的热度和潜力,继续发掘赛事的价值,并且是形成持续的产业投资,尤其是对于冬季奥运会这样具有高价值的产业而言,无论是场馆的建设,装备制造,还是相关人力资源的培养,在初期产业建设的时候,往往是具有市场失灵的特点,国有企业应该发挥在产业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像过去体育赛事那样简单地做一下赛事的支撑和服务修建一些场馆提供一些保障,显然是不足的。

第三是国有企业参与、培育高端体育赛事仍旧不足。体育产业作为一项高端的服务业,重点是以赛事为中心,带动装备制造、文化创意、场馆运营,产业规模比较大,范围比较广,体育赛事作为核心可以带动相关的文化旅游以及相关的产业走向规模和范围经济的道路,而我国国有企业参与体育产业往往是在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配合比较顺利,但是对于具体的体育赛事的参与主导仅仅限于一些赞助和支持工作,而没有从产业融合和产业孵化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推动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结合而言,还有很大的不足,例如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旅游业的融合是全世界高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在我们国家,由于传统的观念或者是国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体育产业与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比较低,无论是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还是2008年的5个吉祥物,以及包括今天热销的冰墩墩,都往往是一时的热度,而不能形成一个持续的文化IP,对于体育产业的重视,往往在这些年以来变成了对建设体育小镇等房地产事业的重视,偏重于硬件而忽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这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走向产业融合的重要短板。

第四国有企业中缺乏引领体育赛事有国际竞争力企业,体育人力资源价值挖掘不足。就世界上发达国家经验而言,尤其是欧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在这个产业中往往具有高端的赛事运营,高端的赛事有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端产业运营能力与资本市场相对接的龙头企业,无论是欧洲的足球联赛还是美国的四大联赛,都具有这样的特点,牢牢地以体育赛事为核心,带动体育产业走规模与范围经济同时并行的发展道路,在体育产业内部和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作为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密切关系的、体育行业的龙头企业中体产业,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关的三大能力,但对于体育赛事,尤其是像冬奥会这样的高端体育赛事的运营,目前还缺乏成功的经验,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更重要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对于体育产业中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价值挖掘体系,重视仍旧有待加强,例如在冬季奥运会中,我国获得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往往只是获得了高额的奖金以及广泛的媒体宣传,而对于整体的运动员全生命全周期的商业价值的开发与包装,目前还是一项空白工作,更多的企业愿意做锦上添花的工作,而不愿意做雪中送炭的培育工作,相对比而言本届冬奥会大放异彩的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她的市场价值发掘与培养背后就是国际管理集团(IMG)。该集团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的体育经纪公司,在全球38个国家设有78个分支机构,雇员超过二千多名,年收入逾10亿美元。IMG已不仅仅从事球员代理、赛事推广、体育转播代理,还兼营影视制作、品牌代理、文化演出、诺贝尔奖代理、建筑业等业务,承办全球大型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综合竞赛,其实力已远远超出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比一下国际管理集团,就能发现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中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和运营能力的人才,也缺乏与资本市场相对接,以及能够不断地运营和发掘高端赛事潜力的国有企业,虽然往往是办了一个体育盛会,但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体育产业,最有价值的是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挖掘与开发,往往成为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家冬奥会的一个短板和遗憾。

后冬奥时代国有企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机遇

在后冬奥时代,我国的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2025年的,据有关部门预计,我国的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将要达到5万亿,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有企业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责无旁贷,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在观念上高度重视,后冬奥时代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的转变,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国有企业要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旧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重视,体育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所具有的产业融合特点。

其次是发挥国有企业在基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与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发挥体育产业所带来的网络性发展的优势,尤其是大型的体育赛事,对于地区和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仅更加注重体育产业里面的硬件投入,而且更加注重体育产业里面的软件建设,包括管理能力的提升。

第三是国有企业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利用体育赛事这个国际通用的名片,增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新产业培育能力与产业融合能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既保证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也发挥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

第四是对标国际先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的龙头企业。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无论规模和范围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我国体育行业里面的国有企业,如中体产业,应该更加重视国际运营与国际资本市场相对接,在国际竞争中不断积累和培育本身的人力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的体育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更加充分利用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充沛的特点,不断发掘体育人才的价值,全过程地培育我国体育人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明星,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走向人力资源密集的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道路。

 

时杰.后冬奥时代国企推动科技体育产业的挑战与机遇[J].现代国企研究,2022,(03):24-2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