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下一个范式:未来,管理走向何处

2017年03月07日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作者:王钦

工经所研究员王钦专访“知识管理之父” 野中郁次郎

野中郁次郎专访

 

本文节选自20171-2期文章《下一个范式:未来,管理走向何处——“知识管理之父”野中郁次郎专访》。希望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期刊。

点击放大 

同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教授的访谈是一次奇妙的思想之旅。他从一生的研究经历谈起,展示了自己从“信息处理”研究视角向“知识创造”视角转变的真实情景。这样的回答让读者能够透过情景获得更多的启发,并激发读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通过引入“实践智慧”这个概念,野中教授不仅带我们进入“一分为三”观察“知识创造”的新框架,更是向我们揭示了“实践智慧型领导”的六项特质。

基于“知识创造”的视角,野中教授对“战略”和“组织”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叙事性战略”、“自组织范式”的理解为我们打开研究和实践的新视窗。未来的管理会走向何处去?野中教授再次强调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未来对分布式实践智慧管理的巨大需求。

  

“战略”和“组织”的再思考

王钦: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您是如何理解企业的“战略”?

野中:当今的主流管理思想认为,战略是通过系统规划探究未来的手段。这种战略以分析和推断的方法为基础,假定通过分析的方法可以预测未来,探索机会或者规避风险。根据这些理论,战略就是如何构建未来世界。

但我认为,战略应该是一种运用叙事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一个战略必须持续关注现实世界的动态性,并且扎根于当下,而非未来。组织应该将战略看作应对特定现实事件的稳定步伐,这些小步伐最终会引领公司朝着服务共同利益的理想目标前进。战略不应该有终点,必须不懈地持续进行。换句话说,所谓一个战略性的叙事,就是以一种带领员工朝着组织理想目标迈进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和处理现实问题,同时与组织的历史轨迹保持一致,而非明确告知员工每一步该做什么。

主流管理理论提出的分析和推断战略忽视了一个我们所知道的至关重要的要素:隐性知识。分析推断方法依赖于显性知识或信息,例如定量财务指标以及其他形式的显性知识。但是,没有隐性知识或与这些显性知识(或信息)相关的情境部分,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市场。另外,所有显性知识或信息都是关于过去的,而非关于现在或未来的。当今的商业世界愈加动态化和多样化,为了赶上外部世界的飞速变化,企业对隐性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因为环境的飞速变化会使现有的显性知识和信息迅速过时,所以过于依赖显性知识会妨碍我们准确理解商业环境。此外,混沌理论显示,现在和未来不一定按照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运转,因而在现今商业世界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我们不仅需要显性知识,还需要利用隐性知识获取对现有环境更加深刻和广泛的理解。

采用叙事性战略更有利于聚焦隐性知识。战略叙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故事是开放且永不剧终的,它融入了组织的规则、价值观、信仰、历史和传统,而员工就是故事中的演员。它能够抓住实际现象中的模式从而形成脚本,并结合多个脚本创造情节。一个战略叙事不仅关注理性(逻辑和理论),还关注伤感力(情感或信仰),以及气节(自尊和信任)。它一直聚焦于理解现实环境和问题,并实施行动创造未来。叙事性战略就是一种方法,它教会员工如何以一种符合组织历史和价值观的方式思考和行事,从而追求企业的理想未来。

王钦:您能否进一步举例说明“叙事性战略”吗?

野中:例如,佳能的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富士夫(Fujio Mitarai)以其根据交互情境修正信息的能力闻名。御手洗富士夫每年都会到日本的每一个佳能办公室和工厂视察,以易懂的方式与佳能员工分享其管理哲学。视察期间,他一般都会发表大约2小时的演说,然后会见较小分支机构的每一个员工,接着会见较大机构的每位员工,从助理经理开始一直向上。

御手洗富士夫传播的核心理念是佳能的驱动目标,即现金流管理和成本优化。不同于简单的追求销量增长,御手洗富士夫阐释了一个连接特定场景与普遍适用场合的多维度概念,促使员工更加深入、复杂地思考:如何通过在个人层面优化现金流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王钦:叙事和行动之间产生了正反馈,这看起来像是自组织范式?

野中:在叙事性战略中,故事讲述和行动实施连续不断地发生。故事讲述在员工中创造了一个公司实体,员工则通过采取行动成为了这一永不剧终的叙事中的活跃部分。一个成功的叙事能使员工在特定情况下主动行事,或为组织做出正确的判定和决策。因此,战略叙事实现了自组织的范式。

实现自组织范式的关键在于为实践叙事性战略选配合适的人选。高层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是寻找最佳人选担纲叙事主角,并填充特定情境下的配角。正确安排那些能够在特定场景下叙述和实践战略叙事的人选,能够将高层构想的叙事性战略在整个组织内传播并激励员工。叙事能否被转化,取决于谁来讲述。但是,只要每一个叙事与公司的理念和跨部门间的连贯整体性保持一致,战略性叙事就是创造自组织企业的有效方式。

 

 

▎未来管理的新范式

王钦:您认为分布式管理(distributed management)会成为未来管理的趋势吗?

野中:我把管理定义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必须反映我们对社会有益的信念、承诺和价值观,以及关于我们今天应当做什么的日常生活细节。实践智慧,尤其是分布式实践智慧管理,不仅能够在中观层面合成宏观与微观事物,而且能合成任何矛盾性事物,例如模拟和数字技术、艺术和科学等等,驾驭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引起的多样化和当地问题日渐增多,分布式实践智慧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当地和动态的解决方案需要来自于直接面对它们的工人。在实施分布式实践智慧管理的公司,员工能够在高管不在场时,根据他们工作的特定情境做出决策,并且灵活持续地解决问题。在对社会施加积极的集体影响方面,分布式实践智慧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解决大量的特定问题,而分布式实践智慧恰恰能使员工独立地应对每种情况。

王钦:未来新的管理范式又会是什么呢?

野中:新的管理范式会随着商业环境和社会情境的变化而产生。但我认为,知识管理仍将是未来管理理论的主旋律。正如彼得·德鲁克的著名论断所说:

知识是当今唯一有意义的资源。……我们需要一种把知识放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心的经济理论。它单独就可以解释创新。

21世纪是知识创造者的时代。我认为他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会继续生活在知识社会。所以,新的管理范式应该与知识管理有关,而且与如何促进知识管理过程有关。

在创造新知识时,与他人进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交互,这作为知识创造的基本范式,我认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未来发现了人们创造知识的新动力。因此,组织和领导者的角色仍将是促进知识创造和实践的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