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

2017年11月08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年10期    作者:李晓华

不断推动质量提升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要求。9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颁发,这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意义重大

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是功能、质量、价格、品牌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短缺时代,价格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首要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模仿型、排浪式和价格导向的消费需求转向个性化、品质导向型消费需求,并由此带动民众对中高端和高质量投资品和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经济的供给能力充足,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明显存在不匹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量低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并由此导致“需求外溢”,大量进口国外质量更优、附加价值更高的消费品,许多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生产设备、精密检验检测仪器也严重依赖进口。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以提升质量作为突破口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因此,质量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抓手。

《指导意见》提出,“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建立在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之上,给外界留下了价廉质低的印象。随着近年来我国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而且长期以来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提升也导致能源资源消耗多、土地占用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靠拼投入、拼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持续。因此,无论是从我国资源禀赋条件的变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来看,还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来看,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放眼世界,美日等强国都是质量强国,在产品、服务的技术水平、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和控制地位。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和制造业规模以及商品和制成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深层次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就是质量发展水平不高。质量强则国家强。全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建设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实现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向中高端的迈进和攀升,都要以质量为基础,需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指导意见》确立了质量提升的总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质量提升具有广泛的内涵

从企业的角度看,质量可以区分为标称质量和实际质量。标称质量是企业在产品说明书、广告中声明的质量或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要求必须达到的质量。实际质量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质量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通过检验检测确定的质量。实际质量不仅受标称质量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企业的质量管控水平、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对于质量的态度和采取的具体行动等。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产品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等实际质量符合标称质量;而更高的要求则是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成为行业领先。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仅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取决于整个产业体系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国家的产业和经济实力又是一个国家无数企业质量水平的整体体现。此外,质量水平还会受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如是否具备工匠精神)、风俗习惯、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就需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社会舆论对企业质量加以监管和监督,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以质量为中心的文化和氛围。

《指导意见》所涉及的“质量”的内涵更为广泛。从覆盖的产业范围来看,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产品,而且包括工程承包和服务;不仅包括生活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且包括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指导意见》将质量提升的重点归纳为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等8个领域。从用户感知的角度看,质量不仅包括质量水平,还包括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从质量体系的层次来看,不仅包括具体的、用户可以直接感知的产品(工程、服务)质量,还包括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所有企业质量水平的整体体现,即产业发展质量、区域质量水平、国家质量水平,以及作为质量保障基础的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在内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系统。所以,《指导意见》所说的“质量”是“全面质量”的概念。

多策并举推动质量提升

质量具有广泛的内涵,同时影响的质量因素也是多元的,因此推动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多策并举,综合施策。既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使质量达到更高水平,也要完善质量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监管和舆论监督,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制假贩假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形成公平健康有序的竞争市场竞争环境,倒逼企业真正付出努力提升质量水平。《指导意见》从四个层面提出推动质量提升的举措。在提高“硬”质量水平、破除质量提升瓶颈方面,提出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着力打造中国品牌、推进质量全民共治;在完善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方面,提出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在质量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和改革方面,提出加强质量制度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健全质量激励制度;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狠抓督察考核、加强宣传动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