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佛山制造正在进行一场“品质革命”

2018年01月30日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黄阳华

原文刊发于财经智库《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此文有删节。

佛山制造的“品质革命”,无异于佛山企业家的一场自我革命。佛山企业家需要克服的是从过去偏好短期盈利目标,转向追求长期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投资

 

《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为先”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解决制造业结构性供求失衡矛盾,特别是下大力气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市场需求从数量型短缺向品质型短缺转变的趋势下,佛山企业过去30多年长于产量扩张和低价竞争的经营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亟需转向以提升质量和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近年来,一些佛山制造业企业抢抓高品质产品短缺的历史机遇,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佛山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

佛山制造业的发展,是珠三角地区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30多年来,“敢为天下先”的佛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一个佛山制造业企业家群体、一批优势佛山制造业企业品牌、一笔可观的佛山制造业资产、一种佛山特色的协作型政企关系。从统计数据看,“十八大”以来,已经实现了较高工业化水平的佛山制造业继续砥砺前行。作为唯一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示范城市,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从行业分布看,佛山的企业分布于传统产业,均属于高度竞争性市场。民营企业生来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继续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促进佛山制造业企业调整升级的根本路径。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和发展根基,在于掀起一场自我“革命”,勇于打破制造业现有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供给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动态变化之下的供求缺口。这既是由佛山特殊的经济背景所决定,也是由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等收入阶段后,居民消费出现结构升级,中低质量产品市场过剩而中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

佛山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样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模式高度吻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生产体制的约束,我国诸多领域长期存在供不应求的数量型短缺。在此情形之下,消费者偏好商品数量,对低质产品采取了容忍态度,从而形成了“量大、同质、低端和低价”的消费需求模式。而制造业企业的战略行为,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方式,都与该模式相匹配。这一阶段佛山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填补商品数量短缺,筹集生产要素(特别是佛山稀缺的资本和人才),以增加产量、降低价格为典型的竞争策略。由于企业优先进入准入门槛低的行业,它们的理性选择内生出了民营企业“低、小、散”的产业组织特征。政府政策思路可以概括为降低产业投资的政策性进入门槛和经营成本,主要做法包括弱化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劳动和生态环境保护,鼓励企业扩大产能。在这样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佛山企业家决策与行为模式,可以概括为:重产品产量、轻产品质量;重短期盈利、轻品牌建设。

一批佛山企业正沿着《中国制造2025》所倡导的战略方向,主动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通过产品质量和品牌的升级,逐渐从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中退出,转向中高端产品市场。佛山市政府也在积极探索新时代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创新,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其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品质型短缺与“质量优先”战略

在消费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服务大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新生消费群体成长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消费已经逐渐从数量型短缺转向品质型短缺。

第一,耐用消费品在城乡基本普及,未来的趋势是从功能向性能的升级。以佛山支柱产业家用电器为例,消费者更加注重家电的容积、功能、能效等综合性能,更为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使用的便利化等。再以家具产品为例。随着消费者改善型居住需求不断升级,家具的绿色化、定制化、模块化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在此方面,以美的、维尚为代表的佛山企业,不仅引领行业的品质升级,其商业模式创新对更多行业也有借鉴意义。

第二,非耐用消费品呈现出更加注重产品安全性、个性化、品牌和健康环保的趋势。制造业企业一方面要在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市场上竞争,另一方面还要面对逐渐成为主流的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消费,不仅过去低价营销的效果加速渐弱,而且区域市场差异化策略要向产品差异化策略调整。在行业激烈的成本和数量竞争的形势下,佛山一些纺织、内衣、服装企业坚持质量优先,追求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注重品牌价值的长期积累。

第三,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快速发展。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是消费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原有的单一功能之上“嫁接”新的功能和服务成为消费新趋势。同时,消费者更多地通过在线平台完成搜寻、交易和体验商品。这对企业传统的产品开发管理和营销管理都带了严峻挑战。

消费品品质升级不仅对单个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的设计与工程化定型、生产制造过程的良品率控制、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都对终端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要求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按照终端产品品质升级的要求进行全面提升。这既挑战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也在考验政府的协调能力和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

归纳起来,在新的品质型短缺阶段,制造业企业要具备如下核心能力:在技术上增加性能更佳产品的供给,在组织上更具柔性以应对多样化的需求,在服务上注重线下线上的融合,在管理上更加注重品牌价值的提升。只有核心能力不断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融资贵”、“用工贵”和“用地贵”的成本问题。

调研中发现,一批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优质佛山制造企业,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或对生产流程自动化改造,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或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飞跃;或尝试新的研发组织,例如一些装备企业自办孵化器,培育并筛选出具有商业前景的创新团队;或加强装备产品与工程建设和制造服务的融合,更有效地整合制造资源并为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

但是,佛山制造的“品质革命”,无异于佛山企业家的一场自我革命。大多数佛山制造业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试图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思维,应对市场需求与行业的剧变。佛山企业家所需要克服的,是从过去偏好短期盈利目标,转向追求长期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进入群体性“接班”的阶段,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在教育背景、成长经历、视野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变化,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更具时代性,对质量和品牌的重视程度有明显的提升。而在政府方面,20177月,佛山市政府发布了《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了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路线图,成体系地提升“佛山制造”品牌效应。这些政策实践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佛山制造迈向“品质革命”的启示

一是引导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家从战略、管理、技术、融资和人才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提高供给质量的能力,积极发掘从数量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升级过程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充分利用企业国际化和民营企业主代际交接的有利时机,通过管理培训、企业家联谊、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主转变经营理念,增强自我调整的内在动力与能力。

二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形成“重品质、讲品质、比品质”的社会氛围,让更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是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增强消费者对“国货”质量、安全、环保的信任度。二是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专注实业、持续投资产品品质提升的制造业企业,要加强舆论宣传,树立标杆,提振企业家投资产品质量升级的信心。将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体系与银行征信、税务等系统的衔接,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三是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重点实现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三是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联动体系,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品牌保护机制,确保区域品牌的价值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结合辖区特色产业集群分布特点,加大区域品牌培育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构建品牌公共服务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品牌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