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式与关键举措

2021年12月16日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KI网络首发2021-11-23    作者:赵剑波

摘要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这些范式普遍是愿景性的认为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层面需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打造重点转型模式在企业层面需要探索“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演化路径以及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转型路线图进而从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项目企业管理

 

我国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1-3]其中数字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产业数字化则相对落后。相对于数字原生企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履维艰。传统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实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的持续繁荣。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深化数字技术与价值链环节的全面融合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吕铁2019[4]。如果说数字产业化是“低垂之果”,那么产业数字化就是“枝头之果”,当数字经济领域中那些容易攫取的创新成果已经被采摘干净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机会窗口庞大的用户规模为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出广阔市场而且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一些企业在数字化变革实践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实际转型效果却评价不一杨德明和刘泳文2018[5]。当前我国促进产业数字化的技术范式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现有范式更多是学界所提出的愿景性发展思路和目标现实却是企业接受度不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甚至超过70%萨尔德哈2020[6]。很多学者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赵剑波2020戚聿东和褚席2021[7-8]但却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传统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并重塑竞争优势是学界和业界需要解答的问题。本文认为一方面我国要围绕企业转型实践和实际问题加强区域性、跨行业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传统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需要尽早树立数字化转型意识自主选择数字化转型方式走出一条渐进式、具有演化特征的转型路线。

一、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

学界现有研究已经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内涵丁玉龙2021马建堂2018荆文君和孙宝文2019张于喆2018[9-12]推进产业数字化或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可以实现降本提效并增加价值增长点张鹏2021Amit and Zott2001赵剑波和杨丹辉2019[13-15]。

改变价值创造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学界现有研究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技术属性探讨技术进步对价值创造的贡献。何帆和刘红霞2019认为数字化转型要求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以数据为驱动要素的新经济形态[16]。数字化企业的本质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将数据收集和处理作为核心竞争力戚聿东和蔡呈伟2019[17]。从价值创造源泉和转移路径来看数字经济使得价值创造外源化和多向化裴长洪2018[1]。当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体验传统企业内部、单向的价值创造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需求。在以用户价值为主导的商业逻辑下用户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谢康2020[18]。李晓华2019认为数字经济呈现出四个特征即颠覆性变革不断涌现平台经济与超速成长网络效应与“赢家通吃”,以及“蒲公英效应与生态竞争[3]。也就是说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得到“赋能”,从而做到“有中出新”,不断拓展价值创造能力并且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技术水平获得提升、产品功能更加丰富、生产工艺更加优化市场销量不断扩大何帆和刘红霞2019[16]。王喜文2015提出了以内置软件和附带解决方案为特征的软性制造模式使得价值创造的载体从“物理“信息发展对象从“群体“个体发展[19]。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能够集成、共享和利用多种资源形成基于网络和数据驱动的新型生产模式王伟玲和王晶2019邓洲2019[20-21]。

学界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管理模式的变革。戚聿东和肖旭2020认为数字技术推动组织结构、生产模式、用工模式等发生颠覆性变化[22]。魏江2021认为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使能性、生产消费统一性从而带来生产主体、组织方式、生产过程、生产关系的变革[23]。数字技术推动组织结构呈现出中心化、去中介化特征相对于传统的科层组织基于数字化能力的企业组织更加具有灵活性通过“大平台+小组织的形式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速资源的整合与交互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无论社群经济还是平台经济都是充分利用这种分布式组织的灵敏性加强对于市场需求的理解。戚聿东和肖旭2020也认为企业通过加强碎片化价值的整合能力丰富了价值供给的形式[22]。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加强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数字技术的渗透、数据要素的互联互通不断加速数字技术的扩散与突破性创新的涌现推动前沿技术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戚聿东和蔡呈伟2019[17]。丁玉龙2021认为在协同效应、渗透效应、网络效应的作用下数字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和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9]。数字经济为生产效率的提升、新产品的创造、商业模式的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创新体系呈现出网络化、开放化、协同化特征戚聿东和褚席2021[7]。因此刘洋等2020把数字创新分成组织过程视角下的数字创新管理过程视角下的数字创新平台视角下的数字创新研究等四大种类并将其视作一种破坏性创新[24]。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字经济形态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种不同范畴效应的融合裴长洪2018[1]。数字经济降低了企业的搜索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等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率。魏江等2021认为在现实实践中企业从物资采购、产品研发到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价值链环节都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在供给侧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在需求侧可以创造新的用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及实现用户价值共创[23]。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构建供需匹配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精准的个性服务杨德明和毕建琴2019[25]。

因此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系统的不但改变了企业的规模、边界与层级赋予企业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利用新的生产要素重构新的制造模式和组织方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新的价值创造范式。

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范式

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可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而衍生出诸多新模式新业态。因而产业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

四种主流范式

当前我国推进产业数字化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本文通过对于这几个范式的综述发现其普遍缺乏对企业实践与转型难题的关注与理解。

1.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范式张伯旭2016罗文2014[26-27]。源自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成熟王喜文2015认为工业互联网由智能设备、智能系统、智能决策三大要素构成[19]。王晨等2017提出工业互联网架构包括平台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工业平台服务PaaS),以及工业软件服务SaaS[28]。当前虽然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逐渐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聚焦点和关键动力但在实践中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

工业互联网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重大。德国工业4.0在理念上强调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本体地位。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效率彻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着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也带来了基于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制造规模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最完备的互联网生态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快融入传统制造领域能够带动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周剑和肖琳琳2019[29]同时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工业互联网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2.产业互联网

腾讯等一些互联网企业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的观点。我国消费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水平领先世界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企业开始采用互联网等技术改进业务流程。整体而言相对于德国的先进制造优势、美国的互联网创新优势中国企业完全有可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腾讯研究院提出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必将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但协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还在探索之中腾讯研究院2019[30]。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关于“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未明确统一。有学者认为“产业互联网更多是新闻、政策性质的尚无统一定义余菲菲和高霞2018[31]。任兴洲2015认为产业互联网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是以生产者为用户对象的概念[32]。谭清美2016则表示产业互联网有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价值性、功能性和效用性等特征[33]。腾讯研究院2019提出产业互联网将从人与人的连接扩展到了不同企业间、企业内部的连接[30]。陈春春2018认为产业互联网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了重塑和改造[34]。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0认为产业互联网使传统产业能够借力数字技术从供应链各环节切入以网络平台模式对信息、资源和资金进行整合[35]。产业互联网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体系李晓华2019[3]。相对而言产业互联网的支撑技术更广泛不仅包括传统互联网也包括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并以实现万物互联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进行分析、决策、优化从而使产业发生深层次的改变。虽然定义各有不同但这些范式的本质有共同性。本文认为产业互联网等表述只是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技术范式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产业互联网的研究可以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质就是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各种产业场景重塑产业链、价值链甚至价值网络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提高产业效率。

3.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范式。智能制造是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通用目的技术打造以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为新特征的制造模式。中国工程院认为可以从技术范式、价值形态、生产组织三个维度构建智能制造体系三个范式既递进升级又相互交叉融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2016[36]。技术范式维度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基本范式价值形态维度主要包括产品、制造和服务等三个方面体现了价值创造领域的拓展生产组织维度主要包括智能工厂、智能企业和智能生态三个层次。与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观点类似智能制造也强调利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的价值创造、生产运营、管理流程等对传统制造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周济2015吕铁和韩娜2015[37-38]。

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是“工业智联网”,其近似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工业智联网驱动智能制造——提供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吕文晶等2019[39]。基于智能制造范式工厂内实现“信息物理系统”,工厂间实现“互联制造”,工厂外实现“数据制造”(王喜文2015[19]。由工业智联网连接起若干企业智能制造及社会价值链条使得智能产品、智能制造过程、智能服务等各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与资源优化配置周济2015[37]。吕铁和韩娜2015在总结智能制造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智能制造代表着未来我国先进制造发展的主要范式和方向。[38]。

4.反向制造

反向制造也称用户直连制造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刘晓辉和任群罗2021认为C2M模式可以基于数字技术实现按需生产实现供需精准匹配[40]。C2M模式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采用订单式营销方式迎合消费者的个性诉求实现产品零库存。这种模式是大型数字化平台和中小企业合作的产物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强大的数字能力中小企业则缺少相关资源包括软硬件设备不足以及专业人员缺失。中小制造企业可以直接入驻大型平台在电商等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供与需、产与销的精准匹配。拼多多等平台都是C2M模式的代表以主打低价高质产品为特点平台上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产业带工厂把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因此网络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C2M模式塑造出的产业带新形态张卫华和梁运文2017[41]。

基于C2M模式构建数字化的虚拟集群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网络平台等为中小企业所依赖的核心平台或枢纽作用王如玉等2018[42]。例如电商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需求数据决定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生产数量戚聿东和蔡呈伟2019[17]。与传统制造产业相比C2M模式能够去除中间环节精准匹配供需众多中小企业围绕平台而开展紧密合作形成虚拟聚集刘晓辉和任群罗2021[40]。C2M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平台电商的数字技术能力使得中小企业通过平台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综上所述虽然这四种范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探索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现有转型难题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效率现有的几种技术范式可能存在定位不明确发展方向不清晰以及缺乏操作性等问题。

1.在企业层面应找到更加有效的转型措施

企业需要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的数字化转型措施。学界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数字技术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因此要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渗透作用。工业4.0的相关研究也提出要建设智能工厂以数字技术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管理。这些出发点是正确的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具体方法和手段缺乏可行性。一些对策经常也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加强顶层设计或者补足技术短板。例如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高端市场面临外资围困、对软件系统重视不足等判断这可能是整个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难题。当前数字化能力建设还未成为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多数企业还未就数字化转型形成系统认知企业普遍缺乏清晰的转型路线图做法较为片面而缺乏系统性吕铁2019[4]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受限于人力、资金约束多数企业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问题导向入手从企业需求出发推动数字化转型。从企业实践看企业作为市场和创新主体有转型意愿但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业务和设备数字化水平不高造成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缺少方法、技术和人才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不足。因此单一业务的数字化可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对企业来讲不管是生产制造环节还是内部管理环节首先任务是要找准一个突破口从单点到全面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由此能够消除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怀疑或观望态度特别是对前期高昂投资和后续不确定经济回报的疑虑至于企业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则是实现数字化转型之后的进一步提升最终才能形成成熟的数字化发展模式。

2.在行业层面应满足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刘艳红等2020[43]。郭朝先2019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将诞生一批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平台平台企业将主导产业生态系统[44]。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系统与数据建模和分析技术仍面临较大挑战王晨等2018[28]。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具体功能和商业模式还不健全至少到目前为止很多平台都是示范性的或者说是展示性的目前来看还比较初级无论企业还是学界都过分夸大了这些平台的功能和能力。例如通用电气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做出了调整西门子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主要面向自己的客户国内的一些平台更是缺乏核心价值创造能力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接受和吸收程度仍然不高。

大部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都是大企业主导的尤其是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寡头垄断的特征尤为明显周剑和肖琳琳2019[29]。工业云平台PaaS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工业软件服务SaaS还需要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与实体经济加强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力图成为平台型组织或通过获得某个平台的领导地位从而确保相应权力和收益。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公共基础平台有可能沦为大企业的附庸。一般认为未来只有平台型企业和附属企业两种企业那么依附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将失去数据的主导权和所有权。工业互联网等范式更多应承担数字基础设施的功能单一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实施这些方案。此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实施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中小制造业企业本来利润微薄无力进行数字化投资也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广大中小制造企业的担忧所在。尤其是无论那种技术范式平台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均具有较大话语权中小企业作为平台的参与者其基本利益可能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重点应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公共属性和基础设施定位。虽然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平台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但平台应尤其重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参与以共赢的场景消除中小企业疑虑同时通过成功的案例能够让中小企业看到实际的成本收益情况以及对生产组织、商业模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用事实和数据来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3.在宏观层面应提升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水平

产业数字化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并不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形态。伴随着数字产业化的繁荣发展数字技术一定要助力提升实体经济的效率。我国数字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替代和挤出效应在服务业GDP占比逐步提升的情况下还要尽力避免产业空心化风险但是现有的四种数字化转型范式与实体经济之间还未形成成熟的融合模式从而真正带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在于创新不足在互联网经济繁荣之后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可能是创新方向出现问题而问题恰恰是因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所带来的。正如人们普遍认为数字经济要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化但是无论从网络架构、利益主体、应用场景、竞争格局等方面来看产业互联网远比消费互联网复杂的多甚至完全不同。德国工业4.0提出已有10年时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也差不多有10年时间它们在现实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带动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发展?学者和业界并未达成一致很多概念更多像是一个“科研议程”,真正具备工业互联网特征的具体案例和实施方法还非常有限郑春荣2018[45]。

无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还是反向定制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影响它们究竟是不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转型范式呢?回答这一问题远比强调数字经济的GDP占比有多高要重要的多。当前面对各种概念层出不穷的现象有学者甚至认为工业4.0与工信部推行的两化融合并无本质区别[19]。所以概念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而谈到效率这些所谓的技术范式与企业实践的融合又存在不足更多是思想、方向与范式上的描述对如何突破技术和管理障碍从而成功向数字化转型以及转型的具体路径都还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因此本文认为推动产业数字化的重点就在于从企业实践和具体需求的角度看待数字化转型形成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转型路线图。

三、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

目前我国尚未有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的成熟范式。数字原生企业试图改造传统产业但是“渗透“赋能速度缓慢。本文认为针对当前我国产业数字化实践面临的问题在产业层面应完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企业层面应明确转型演化趋势以及确立具体路线等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我国除了建设数字技术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鼓励大型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外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可以从构建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工业智能和数字中台等关键技术以及推广数字工厂和反向制造模式等方面入手。

1.建设共享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的普遍做法是以制造业龙头企业、信息服务领军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主导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或数字平台共享数据资源、突出行业功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未来更应加强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

1推动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数字经济时代“云、网、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关键在于云服务所提供的算力和数据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业务数据处理能力利用数据云设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云服务降低转型成本同时把云服务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出发点推广数据集成云服务和云应用。

2构建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国应把工业互联网平台定义为区域性或者行业间共享的基础设施构建跨区域、跨行业互联网共享平台提升数字平台的灵活性、开放性使其成为行业或区域共享的创新中心。张卫华和梁运文2017提出我国虚拟集群有在线产业带模式、电商集聚区模式和智能制造型产业集群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基于互联网平台、产业园平台以及龙头企业平台[41]。尤其是对于在线产业带和产业园平台可以把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区域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将其定位为基础共性服务并使其与企业级数字平台互联互通。我国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设计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关键要素在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和业务创新的持续提升。

2.强化关键技术支撑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就是以数据处理和算力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以及数据中台架构技术两者能够帮助形成汇集和分析企业数据的“工业大脑

1提升数据处理的智能水平。工业数据积累量大但标准不一因此要提升数据能力、算法能力、计算能力通过数据驱动帮助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链全流程的协同优化。企业通过建设工业大脑将长期积累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规范化、代码化并通过重复调用的方式指导或者替代人力进行决策与执行。基于算力能力的积累和提升企业可以将各种智能应用场景颗粒度不断细化探索开发工业SaaS或者工业APP。

2强化数据中台的赋能作用。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要能够引领其所有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共同建立一种“技术赋能型的组织架构。从数字经济的视角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就是构建消费者和产业链信息交互的平台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支持。企业出于业务需求多元、快速技术更新的目的不断推动数字化平台的升级和扩展。着力推进打造企业中台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推动信息系统架构再升级形成“微前台+大中台+强后台为特征的数字化新体系推动企业业务与数字技术深度结合能力、数据智能应用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基于数据中台各商业伙伴能够低成本、高透明地实现对接从而将交易环节和用户数据沉淀在平台上并深深植入自己的商业体系未来平台的数据价值无疑将会被进一步放大。

3.打造重点转型模式

我国建设数字工厂以及实现业务数字化是推动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同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构建反向制造模式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

1建设数字工厂。我国应强化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设备、智能单元和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水平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以及数据资源共享、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链协同形成数字车间、智能工厂通过实现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突破信息孤岛障碍把设备、员工、库存等数据要素链接在一个系统之中做到即时、精准传递信息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2借力C2M模式。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大批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一区域形成了数以千计的特色制造小镇甚至“产业带。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一定是打造无人工厂、实现工业自动化等而可以通过平台赋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电商平台基于长期沉淀的数字化能力能够为产业带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赋能以中央工厂、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入驻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整个“产业带或者产业集群作为集中管理对象通过标准化方式使原有落后的管理方式得以全面升级最终形成区域性的数字化转型突破。

探索转型演化路径

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新科技、新要素、新范围。新技术就是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各个业务新要素是指数据作为生产资源被投入价值创造过程新范围是指跨部门、跨组织、跨业务边界的连接互动成为常态。因此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围绕构建平台型企业而实施的数字化、生态化以及协同化过程。

1.数字化

数字化要求通过统一数据标准、采集价值链数据实现企业内部信息高效集成以及数据广泛融合。数字化就是将没有连接的设备、客户数据连接起来没有贯通的业务数据贯通起来没有共享的数据即时共享出来形成跨业务数据共享共用的统一平台。

微粒化是实现业务数字化的前提。把每一个员工、客户、业务、设备划分为最小管理单元并把每个单元打上唯一的数据标签围绕业务场景、管理对象设计数据采集维度和记录规则多维度、数字化描述业务场景涉及的人、机、物在此基础上提炼适用于所有业务场景的全流程数据标签同时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明确数据关系实现“微粒化的管理数据精准采集、实时传递、广泛共享精准刻画各类管理对象和业务活动。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智能、精准采集推动生产运营、企业管理等业务全面在线数字化构建智慧运营平台或者数据中台。

2.生态化

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智慧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台为支撑以多中心+分布式结构为组织形式在开放协同共享的战略思维下广泛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不断探索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建起开放共建、合作共治、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此外企业生态化发展使得在原来的直线职能、事业部等平面组织之外又不断嫁接产业链上下游、竞争者等主体价值创造网络实现立体化。

基于数据中台等综合平台使得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和利益群体共享平台数据促进多边交流拓展平台生态圈通过实现数字化基础设施、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资源供给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数据挖掘不断提升平台价值促使平台上的相关群体共享生产和需求数据共享资产、技术、品牌等资源吸引相关利益群体的规模汇聚并形成网络效应。

3.协同化

数字化转型还需解决“分“合的问题。“分的关键在于划小业务单元将业务微粒化并构建数据采集机制“合的目的在于实现生态业务协同推动平台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因而基于“平台+生态创新模式对内赋能业务单元实现资源精准配置持续提升运营质效对外助力生态发展支持价值创造向外拓展实现跨界融合创新。

企业实现智慧运营的关键是通过数字化实现生态业务之间的协同化并以数据驱动生态发展通过划小管理单元建立微粒化数据标签全方位汇聚、融合数据为企业在精细化管理、运营、服务和创新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撑。随着企业全产业链的数据打通、数据挖掘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协同与价值创造例如实现绩效评价、客户营销、资源配置、业务投资的精准化企业平台最终实现业务协同化和运营智慧化。

确立转型具体路线

数字化转型是逐渐演化的过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求制定数字战略架构数字资源提升数字创新能力以及构建数字创新导向的文化。萨尔德哈2020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从单点业务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最终企业要形成数字化的“活力基因[6]。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的演进过程核心问题是将数据“微粒化“协同化“微粒化的目的在于业务数字化这是构建数据平台以及促进其不断演化的基础。以数字化平台和数据中台为基础“多中心+分布式前台为触角汇聚产业链上以及平台使用者的资源就实现了“生态化”;进而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协调平台相关利益群体就能形成基于数据共享的业务协同效应。由此“协同化才真正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变革最终实现产业生态的多方共赢。

因此企业要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需要制订一个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该路线图能够形成一种准则化的执行模式清晰地描述并衡量什么是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并且能够带领企业一步步前进。本文认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同于数字原生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必须从某一业务或职能的数字化开始需要领导者的关注和推动走出一条“建设试点-推广应用-深化拓展的路径最终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四、结论与启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即产业数字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戚聿东和褚席2021[7]。推动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及时调整同时对生产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更新向更加灵活、实时生产、快速执行的数字化生产和组织方式进行转型。

研究结论

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显得进展缓慢尤其是相关研究缺乏微观主体行为的支撑。本文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是通过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企业价值创造范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1.转型重点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

当前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反向制造C2M四种主流范式。虽然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但是中小制造企业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数字化转型切入点。中小企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后继乏力实体经济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动力不足。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对中小企业而言无论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都更多是一种基础设施均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由于我国企业是否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生效率对于中国制造的转型成败影响巨大因而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该是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2.转型路径由点到面、从建设试点到推广直至深化拓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在于通过建设区域性、行业间共享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强化工业智能、数字中台等关键技术支撑打造数字工厂、反向制造等重点模式明确“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这一演化路径。在数字化方面企业应做到“微粒化”,做好各项业务的数字标签在生态化方面采用“先聚拢、后精炼的运营策略要不断实现业务“升维”,全面整合平台资源在协同化方面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线上处理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数字化转型能够从平台建设、资源汇集、价值挖掘等方面为传统企业提供价值并推动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具体实施方面传统企业要注意转型的阶段性探索出一条由点到面从建设试点到推广应用再到深化拓展的转型路径。

管理启示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深水区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并由此而导致组织、运营、服务等管理模式的颠覆性改变。尽管我国有一些数字化变革在现阶段还不十分成熟但是已经可以见到一些很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因此企业需要积极面对主动调整。

1.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落实执行企业的决策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领导认为数字化转型不重要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执行不下去。但是数字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对数字技术持有高度敏感性并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做出战略调整。企业要把数字化转型做成“一把手工程”,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鼓励全员参与实现多业务协同成立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数字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审核考核成立数字化推进办公室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推动各项数字化工作督促落实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尤其需要全面开展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积极打造体现企业数字能力的样板工程优先围绕企业的“痛点或者能够率先构筑产业优势的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能力建设试点集中攻关打通关键性业务场景并注意总结经验和示范推广提升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内生动力。

2.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创新行为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日趋数字化、精细化数字技术也不断帮助传统企业创造和提升业务价值。传统企业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就需要准确找到切入点以及转型的路径。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通过选择一个部门作为数字化转型杠杆一个业务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抓手才能持续推动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创新、故障诊断与预测、流程优化、节能减排等工艺方面还是在移动办公、协同平台等日常管理方面都必须要明确那一项业务才是能够发挥数字技术巨大作用和价值的最佳切入点。

3.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平台

我国要把数字化平台或者数字中台建设作为构建和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组织和业务整合、管理流程再造、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包括内部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或者“上云”,也包括将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供应链、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而提高企业数字化能力推动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企业应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设计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关键要素在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要素之间的互动和持续优化推动数字化能力与业务创新的持续改进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数字化运营新模式企业可以实现业务经营精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管理体系更加扁平化、柔性化改变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或者相关利益者的交互方式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工作流与外部环境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18,39(9):5-22.

[2]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8):71-86.

[3]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改革,2019(11):40-51.

[4]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8):13-19.

[5]杨德明,刘泳文.“互联网+为什么加出了业绩[J].中国工业经济,2018(5):80-98.

[6]托尼·萨尔德哈.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智能商业实操手册[M].赵剑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7-8.

[7]赵剑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于智能制造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3):3-16.

[8]戚聿东,褚席.数字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财经研究,2021,47(7):18-32,168.

[9]丁玉龙.数字经济的本源、内涵与测算:一个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1(8):57-63.

[10]马建堂.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新经济导刊,2018(6):10-12.

[11]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2):66-73.

[12]张于喆.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J].经济纵横,2018(9):85-91.

[13]张鹏.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逻辑[J].经济学家,2019(2):25-33.

[14]Amit R,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15]赵剑波,杨丹辉.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与规范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71-79.

[16]何帆,刘红霞.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改革,2019(4):137-148.

[17]戚聿东,蔡呈伟.数字化企业的性质:经济学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19(5):121-129.

[18]谢康,夏正豪,肖静华.大数据成为现实生产要素的企业实现机制:产品创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0,37(5):42-60.

[19]王喜文.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攻方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9):68-79,95.

[20]王伟玲,王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推动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9(1):69-75.

[21]邓洲.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意义与路径探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61-69.

[22]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36(6):135-152,250.

[23]魏江,刘嘉玲,刘洋.数字经济学:内涵、理论基础与重要研究议题[EB/OL].(2021-07-02)[2021-08-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10702.1010.004.html.

[24]刘洋,董久钰,魏江.数字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7):198-217,219.

[25]杨德明,毕建琴.“互联网+、企业家对外投资与公司估值[J].中国工业经济,2019(6):136-153.

[26]张伯旭,赵剑波,李辉.服务型制造的模式创新[J].企业管理,2016(11):12-15.

[27]罗文.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N].中国电子报,2014-08-01(01).

[28]王晨,宋亮,李少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与挑战[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2):15-19.

[29]周剑,肖琳琳.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智慧中国,2017(12):56-58.

[30]腾讯研究院.产业互联网:构建智能+时代数字生态新图景[R].2019.

[31]余菲菲,高霞.产业互联网下中国制造企业战略转型路径探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70-1778.

[32]任兴洲.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N].经济日报,2015-10-08(14).

[33]谭清美.产业互联网中的智能产业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21(04).

[34]陈春春.产业互联网的定义和分类[J].互联网经济,2018(Z2):32-35.

[3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白皮书[R].2020.

[3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编著.智能制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37]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6-17.

[38]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39]吕文晶,陈劲,刘进.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1-13.

[40]刘晓辉,任群罗.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电商C2M模式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J].企业经济,2021,40(06):138-144.

[41]张卫华,梁运文.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互联网+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与路径[J].学术论坛,2017,40(3):117-124.

[42]王如玉,梁琦,李广乾.虚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J].管理世界,2018,34(2):13-21.

[43]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12.

[44]郭朝先.产业融合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49-60.

[45]郑春荣.德国发展报告(2018):默克尔4.0时期的德国何去何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5-127.

 

赵剑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式与关键举措[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21-12-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11123.1002.00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