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机制与政策导向

2022年10月10日来源:《求索》2022年05期    作者:李晓华

摘要: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大国博弈加剧的国际背景下出现应该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硬科技”还是商业模式创新“软模式”的争论。硬科技与软模式在驱动力、目标导向、知识性质、可模仿性、回报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硬科技与软模式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演进的关系商业模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形态科技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商业模式对科技创新发挥着支撑、引致、促进和孕育作用。数字经济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频繁、更剧烈、更普遍、更具颠覆性同时也产生一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应当分别坚持“引导而不参与、包容但需监管”和“鼓励但不强制”的原则。

关键词:硬科技科技创新商业模式政策

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1ZDA021);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全球先进制造业竞争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GJS02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兴起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并从一开始的以模仿为主阶段进入原创性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阶段。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需求也促进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数字科技企业的高速成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8%其中数字产业化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8.35万亿元GDP的7.3%。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美团、京东、拼多多、小米等公司凭借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科技企业和细分行业的龙头还有一大批初创企业凭借新颖的商业模式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根据CB Insights公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估值均居全球第二其中主要以数字科技企业为主。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美国等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遏制以维持其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领先地位。尽管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R&D投入强度从2001年的0.94%提高到2021年的2.44%并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科技论文数和专利申请、授权量也居世界前列但是产业科技水平仍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关键装备、尖端科学仪器、工业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由于美国将一批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实施“断供”我国一些产业处于“卡脖子”境地或面临潜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就变得非常紧迫。

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分别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及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索洛将技术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保罗·罗默提出内生增长理论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加速科技进步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持续增强。商业模式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并在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增长主要包括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体系构成、创新动力、创新途径、评估方法等方面[1]。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2]。国内外产生了一批研究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成果。Pateli and Giaglis发现科技创新会引致商业模式的变化;Chesbrough认为商业模式与技术一样对企业获得利润至关重要因此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R&D还要包括商业模式[3];Teece认为科技创新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商业上或经济上取得成功新产品开发工作应与定义其“走向市场”和“获取价值”战略的商业模式相结合[4]。国内许多学者也发现并揭示了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耦合关系[5]或协同演化关系与模式[6],吴晓波等提出在中国独特技术和市场环境下的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共演模型[7]

总体上看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揭示了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拓展了对硬科技与软模式关系的认识但是在硬科技与软模式的特征、二者的相互支撑和促进关系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还存在深入挖掘的空间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所在。

二、硬科技与软模式的特征比较

硬科技与软模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个关乎自然规律的揭示与产品创造一个关乎经济规律的运用与商业利益的实现二者的特征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详见表1

 

1 硬科技与软模式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硬科技的特征

国内较早提出硬科技概念的米磊等认为硬科技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综合国力能够驱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点产业链上的关键共性技术[8]。硬科技是关于物质世界运作规律的知识表现为在社会大生产中应用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于这一认识硬科技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第一驱动力。硬科技是由科技创新驱动的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运行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硬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与基础科学不同硬科技更着眼于产品或服务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第二目标导向。硬科技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使用运行的支撑发展硬科技是高效地生产出高性能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升级的需要。第三知识性质。虽然硬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够以学术论文、专利的形式呈现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无论是论文还是专利对科学知识的披露都是不完全的需要使用这些知识的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补全技术的拼图。在科学和工程论文、专利之外还存在着内化于企业员工、生产工艺、管理规程等方面的商业秘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第四可模仿性。企业以专利形式存在的硬科技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他企业要使用这些专利技术或者需要通过付费获得专利授权或者另辟蹊径开发新技术、绕过专利壁垒。对于产业中存在的一些“硬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论文、专利获得部分信息或者通过反向工程等方式了解内化在产品中的部分知识。但是对于以默会知识存在的硬科技企业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才能掌握。还有一些硬科技作用的发挥需要商业生态中的企业相互配合这些配套企业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接口往往针对特定硬技术进行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因此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第五回报周期。硬技术突破往往需要持续的投入。对于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从基础科学发现到产品原型再到产业化由于技术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很难事先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需要大量科研机构、企业的试错去探索同时每一条技术路线的探索都需要经历长期、反复的实验才能实现科学突破、找到经济上可行的技术路线。此外工程化、产业化阶段的技术通常不是独立演进的它需要配套或互补技术的发展这些相关技术群都实现突破后才能够在大规模生产中获得应用因此科技开发和取得商业回报的周期将会更加漫长。

商业模式的特征

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普遍认可商业模式是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赚取利润的框架或方法[9]。当一个商业企业建立后它都会或明确或隐含地采用一个特定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描述了它的价值创造、交付和捕获机制的框架[10]。与硬科技相对应商业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驱动力。Afuah提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价值主张、市场细分、收入模式、增长模式以及作为核心的能力[11]。为了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需要进行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甚至组织架构的创新以推动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改变。第二目标导向。企业开发和调整商业模式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提供能够为其带来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吸引客户为这些价值付费从而为企业带来收入和利润。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定义企业向客户交付价值、吸引客户为价值付费并将这些付费转化为利润的方式[12]。第三信息性质。商业模式的实施及其成功需要向用户传递能够给他们提供的价值信息因此企业的竞争对手也能获得企业价值主张的信息同时通过分析企业的宣传推广策略、主要用户来源、公司年报能够了解到市场细分、收入模式以及增长模式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信息。作为商业模式核心的能力包括资源和活动前者包括品牌、人员、设备、产品、文化、融资、知识、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与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分销渠道、货架空间、在网络中的位置或相对于合作伙伴的位置、安装基数等后者是企业为创造和交付价值所采取的行为[13]。与这些资源和活动有关的信息也能为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所获得。第四可模仿性。当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被市场证明具有良好的经济回报后其他企业都可以模仿该商业模式;同时由于与一家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信息大多数都是公开的或通过对各种信息分析后可以得到的所以成功的商业模式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当然一种商业模式内在的运作规律、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是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模仿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五回报周期。相对于硬科技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带来的漫长突破和持续完善过程商业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部署实施并为企业带来收益。与科技创新一样一种商业模式在某一企业的实施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商业模式本身还取决于市场特点、实施时机、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机制

尽管硬科技与软模式存在多方面差异但是二者在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创新、演进过程中存在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关系。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的价值就无法兑现;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商业模式也很难为企业带来收入和利润成功的商业模式也很难持续。

科技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表现形态科技创新能够影响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1.商业模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形态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造和生产出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在中观层面科技创新表现为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具有更高质量、产生更高效率、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替代既有的产品而推动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在微观层面科技创新表现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在熊彼特的界定中创新包括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供应来源、产业的新组织方式[14],前两种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也是有关科技创新研究的主要关注对象。创新的内容可以分为产品技术与生产技术。产品技术是如何创造或改进产品的知识产品创新就是产生新的产品或对其进行改进;生产技术是如何生产产品的知识生产技术创新就是对生产产品的方式进行改进[15],本文称之为“过程创新”。科技创新的目标是生产出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的产品并通过用户的购买实现收入和利润。企业将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出来产品架构的改进以及相关研发设计活动属于创新;新的产品被开发出来后为适应新产品的生产可能需要生产设备的改进、生产线工艺参数的调整、零部件的重新开发、供应链的重新组织这些生产活动的变化都需要创新。但是仅有科技创新并不能保证商业上的成功。产品要实现价值还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引起用户的关注并实现产品对用户的交付这些活动就涉及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通过将科技创新形成的新产品和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收入的增长和利润的增加。

2.科技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商业模式的变化可以分为创建、扩展、修正、终止等四种类型分别对应着新流程的创建、增加的新流程、改变现有流程以及终止现有流程[16]。科技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17],技术的明显改变或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生改变从而推动商业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或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第一企业所掌握的技术是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能够率先实现技术的优化或突破就有可能形成和强化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能力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第二优化的或全新的技术往往意味着产品形态、性能、功效等方面的改变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旧有逻辑会被推翻需要企业针对产品能提供的新价值提出新的价值主张。第三技术的改进或新技术出现所形成的新功能、新价值会使产品的目标市场和用户结构发生改变需要企业对细分市场作出针对性的调整。第四新技术的出现会改变企业的收入模式。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使网飞从出租影碟获得收入的方式转向用户订阅、在线播放的新模式。第五新技术还能够改变企业开拓用户从而增加收入的方式[18]。例如互联网打破了产品销售的空间限制零售商从只能向以实体门店为中心的有限半径内的顾客销售产品转向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变为自己的潜在客户。

商业模式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企业要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对包括技术在内的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响应进行产品、公司战略、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调整。科技创新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受到更多关注但商业模式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1.商业模式是科技创新的支撑

科技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越是靠近基础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要推动原创性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当一项新技术进入工程化、产业化阶段后所需资金投入更是呈指数级放大。即使只是对产品架构进行有限的改进、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也需要不菲的投入。科技创新关注的是新产品的创造但只有将产品销售出去、形成持续的现金流企业才有资金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下去。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并不断扩大用户的规模为企业带来持续而可观的利润这些利润能够用作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资金来源。“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像我在别处说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19]。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商业模式是实现这“惊险的跳跃”的桥梁。在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下企业才有可能对创新活动持续投入推动产品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从而提升性能、降低成本而新技术又通过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带来经济租使企业进入创新驱动型的良性发展通道。

2.商业模式发展引致科技创新

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除了需要不断地推进科技创新也需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依托企业原有的产品和能力在不改变产品架构和生产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市场的重新细分、产品价值主张的重新宣传定位、客户服务流程的调整。即使在商业模式创新中涉及新技术需求也可以通过在市场中购买产品、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加以实现。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难不涉及企业内部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变。例如当企业从卖产品的商业模式转向为用户提供产品+增值服务的“产品—服务包”时表面上看只是企业商业模式从卖产品转向提供增值服务但是在卖产品模式下形成的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过程无法完全胜任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要求需要企业对产品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对生产流动进行调整优化这些都会涉及科技创新。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应的科技创新以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

3.商业模式竞争促进科技创新

独特并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够帮助企业确立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并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收入和高水平的利润但如果商业模式被模仿、替代或超越那么企业的竞争地位和利润水平就难以维持[20]。一方面企业面临相同或相似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容易为竞争对手模仿当市场中出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者当一个展现出发展潜力的新商业模式出现时就会吸引大量的模仿者但是从最终的结果看采用相同商业模式的众多企业往往只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一个企业采取特定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譬如企业长期树立起来的口碑和品牌形象、积累起来的用户基础、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营销渠道、物流系统但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无疑是其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面对市场中采用相同商业模式的竞争对手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使自己的商业模式与竞争者相区别提供给用户更高的价值或者差异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还面临着商业模式被替代的风险。技术变革可能会破坏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利用新技术的竞争对手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因此企业要保持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和竞争优势必须关注技术变化对商业模式造成的冲击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使自己的商业模式保持活力。

4.商业模式开展中孕育新兴技术

企业为了使现有的商业模式服务更多的用户、更好地服务用户以及使商业模式带给用户更大的价值会持续地推动科技创新这些科技创新大多数是渐进型的增量技术改进但是也会有根本性的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在商业模式的运转中孕育成长。虽然颠覆性创新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没有某一种商业模式的运行相应的科技创新机会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出现。电商平台的扩张一方面需要不断吸引网店入驻另一方面需要开展促销服务吸引最终消费者。为了支持网店数量和商品数量的快速增长、消费者用户访问和交易量的增加以及访问峰值的不断提高电商平台部署了具有大量冗余的存储、计算资源但也造成在大多数时候都存在大量IT资源的闲置因此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产生了将闲置IT资源出租给其他行业用户的想法并由此形成云计算的新业务领域和商业模式。无论在传统产业还是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都存在着由原有的商业模式中孕育出新技术的现象只是数字经济领域更加频繁像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数字科技都是在支撑原有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实现突破、成熟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

四、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存在问题

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频繁、更剧烈、更普遍、更具颠覆性但是也存在资源配置失衡、资源可能浪费以及对传统经济可能造成冲击等问题。

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特点

层出不穷的颠覆性数字技术改变了价值创造、传递和捕获的方法从而改变了商业模式的逻辑[21],使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点。

1.商业模式创新频率高

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非常缓慢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时间才能发生显著改变。但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商业模式创新频率高且发展的速度快成为在短短几年内就将胜利者与失败者、幸存者与消亡者区分开来的深刻的颠覆性力量[22]。在数字经济时代海量、多样化、高价值的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连接、渗透企业转型全过程而数据与数字技术又共同驱动产业组织变革[23]。数字经济领域商业模式创新频繁发生的原因包括:一是互联网的泛在连接。前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非常高昂甚至于无法实现高频率的信息联通。在数字经济时代固定网络、移动网络、物联网将企业、生产设施、供应链合作伙伴、产品、应用场景、用户等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些连接的节点以及与节点对应的生产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突破口。二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泛在连接的支持下企业、生产设施、供应链合作伙伴、产品、应用场景、用户之间可以进行高频率的数据交换针对这些数据或某些节点间的数据联系可以创新商业模式。例如基于对用户使用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产品状态在线监测、用户使用建议等服务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可以更精准地推送新闻、视频、广告。三是颠覆性科技创新频发。不断有新的数字技术出现、成熟、广泛应用以及衰落、消亡这些频繁出现的全新技术成为颠覆现有商业模式、催生新商业模式的重要力量。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凭借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迅速成长为独角兽用短短几年时间走过传统企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2.商业模式竞争激烈

数字经济领域存在网络效应一种产品或服务带给用户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产品或服务本身而且受到用户规模、互补品可得性的影响。一种产品或服务带给用户的总价值是产品本身的功能、该产品的用户规模以及互补产品丰富程度所产生的价值的总和。用户规模越大、互补品越多该产品带给用户的价值越大。网络效应的存在对竞争产生两方面后果一方面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在用户规模或互补品丰富程度上明显领先该产品会对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因此吸引越来越多最终用户、互补品生产企业向该企业的产品聚集而更多的用户和互补品会使该产品更具吸引力从而进入自我加强的正反馈过程最终形成市场份额向少数几个企业集中的产业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在形成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后当挑战企业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或启动新的商业模式时由于在用户规模和互补品丰富程度上与在位者的巨大差异它必须提供具有明显的额外价值的创新型产品或者另辟蹊径开发能够给用户创造全新价值、满足新需求的产品。此外由于互联网能够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连接网络所及范围都可能成为某一企业的用户因此打造区域性优势品牌的难度明显加大互联网服务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全国、全球市场的竞争。在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代表着一种不同的互联网服务这种商业模式在带给用户新价值的同时也产生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对原有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和颠覆。由于网络效应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和赢家通吃带来的财富集中效应当面对新商业模式出现的机会时一方面为了成为市场赢家、收割高额利润大量企业会涌入新商业模式的竞争;另一方面为尽快获得规模足够大的用户、启动正反馈相对于传统产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竞争数字科技企业会投入更多资源、开展更激烈的竞争来抢占用户。在线上团购、网络约车、外卖以及社区团购等商业模式刚出现时往往出现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企业大量涌入、开展激烈的价格战用户侧补贴和供应商补贴现象。

3.商业模式创新普遍

商业模式创新取决于构成该模式组成部分的要素变化取决于价值创造、传递、捕获方式的变化而技术变革无疑是造成这些变化不可忽视的力量。技术变革会引起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和影响因素或大或小的变化但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造成商业模式显著的不同。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利用数字化转型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和价值体系的方方面面并对其造成或大或小的改变这就给在各个产业领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机会。此外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普遍性一方面是一个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数字经济中的各种数字应用和服务主要是面对终端消费者使人们直观感受到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无处不在的商业模式创新。

4.商业模式创新的颠覆性

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技术基础也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这些差异产生新的产品、新的过程形成新的运作规律也使得为用户创造、传递和捕获价值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商业模式发生颠覆性变化。一是数字技术可以直接形成新的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的数字产品或服务需要有不同的价值创造、传递和捕获方式。例如电子邮件与传统实体信函的性质截然不同因此运营电子邮件业务的公司需要开发不同于依靠邮递网络将邮件送达并收取费用的商业模式。二是数字技术改变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过程。虽然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交付过程发生巨大改变因此会使相应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变。例如在前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电话预约或路边挥手招车的方式乘坐出租车但是当移动互联网出现后依靠手机可以实时定位乘客和车辆、随时发送用车需求及对此进行响应因此出现网约车这种完全不同于巡游出租车的商业模式。三是数字经济具有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的运作规律例如零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作用下降、平台、产销合一由此形成分享经济、长尾、个性化定制、零工经济、用户创造内容等新型商业模式。可以看到在数字经济领域出现大量的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而且新的颠覆性商业模式仍然在不断涌现。

 

2 颠覆性技术与颠覆性商业模式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

硬科技创新与软模式创新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关系硬科技与软模式之争并不是反对商业模式创新而是希望科技创新受到更多关注平衡好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特别是降低甚至避免商业模式创新的不良影响。商业模式可能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商业模式创新造成的资源配置失衡。一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投入多就会减少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虽然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对科技创新具有支撑作用二者之间存在跨期替代关系但即使从长远看仍然存在资源约束下的不同领域投入的分配问题。商业模式由于门槛低、见效快因此容易吸引企业的投入。特别是数字经济的网络效应以及与之相伴的财富效应又会放大企业对商业模式的投资热情大型数字科技企业也更热衷于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并通过新商业模式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但是对于处于赶超阶段、亟待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创新更加紧迫大量资金涌现商业模式创新可能造成硬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由于理性个体间协调困难的存在当某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成为社会共识时会形成社会投资集中涌入的“潮涌现象”[24]。由于数字经济领域网络效应、赢家通吃、全球竞争的特征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低门槛、潜在的高回报企业为了实现某一个新商业模式的成功就需要在早期进行大量的投入以抢占用户资源。相对于传统产业数字经济领域的重复建设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市场份额向少数成功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商业模式集中一些在早期进入并进行巨额投入的企业关门倒闭。还有一些企业过于迷信赢家通吃的规则以为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就能在未来获取可观的回报并因此不惜进行长期的补贴和市场开拓投入造成企业连续多年亏损一些大量投入的企业并没能等到盈利的那一天到来。

三是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会冲击传统经济。新商业模式对既有产业的跨界冲击、既有产业内部的商业模式创新都会对该行业已有企业、已有商业模式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例如市场范围的扩大、生产效率的提高、良品率的提升、绿色低碳水平的改进等但是也可能对既有产业造成冲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表明硬科技与软模式在驱动力、目标导向、知识性质、可模仿性、回报周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二者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利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演进的特征商业模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形态科技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商业模式对科技创新发挥着支撑、引致、促进和孕育作用。与传统经济部门相比数字经济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频繁、更剧烈、更普遍、更具颠覆性但是也产生了资源配置失衡、资源可能浪费以及对传统经济可能造成冲击等问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大国博弈加剧的国际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凸显而急迫。

解决硬科技与软模式之间的争议应遵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1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应当坚持“引导而不参与、包容但需监管”的原则。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大量模仿、重复建设现象应当引导企业认识到商业模式的失败率、促进社会投资主体间的协调降低对新商业模式的投资冲动、减轻重复建设。同时应限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商业模式类项目给予补贴避免加剧商业模式的过度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存在无穷的商业模式创新机会此时需要在加强全过程监管前提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秉承包容原则。同时对于事先判断可能存在经济、社会隐患和风险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加以限制对于商业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出台法律政策加以规范。2对于科技创新应坚持“鼓励但不强制”的原则。一方面支持数字科技企业发展支撑商业模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更多价值的技术改进;另一方面鼓励数字科技企业在“卡脖子”技术、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企业的科技创新受制于它的资源、能力以及组织惯例长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数字科技企业在国家急需的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制造业可能缺乏相关的资源和能力大量的投入未必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工业软件实际上是制造企业长期积累的工业知识的编码化、软件化互联网企业并不具备工业行业的专业化知识因此相对较难在工业软件的开发中发挥支柱作用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协同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

 

注释

1 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0期;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2期。

2 Jabłoński,A.and Jabłoński,M.,Digital Business Models:Perspectives on Monetisation,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21.

3 Chesbrough,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t’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y Anymore,”Strategy&Leadership,vol.35,no.6(2007),pp.12-17.

4 Teece,D.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vol.43,no.2-3(2010),pp.172-194.

5 童心、于丽英:《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2期;戚耀元、戴淑芬、葛泽慧:《基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的企业创新驱动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1期。

6 刘洋、应瑛、范志刚:《商业模式与技术能力共演机制研究——以聚光科技为案例》,《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第5期;纪慧生、姚树香:《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一个多案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3期。

7 吴晓波、朱培忠、吴东等:《后发者如何实现快速追赶?——一个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共演模型》,《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西安市中科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4页。

9 Afuah,A.,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oncepts,Analysis,and Cases,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4.

10 Teece,D.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vol.43,no.2-3(2010),pp.172-194.

11 Afuah,A.,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oncepts,Analysis,and Cases,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4.

12 Teece,D.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vol.43,no.2-3(2010),pp.172-194.

13 Afuah,A.,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oncepts,Analysis,and Cases,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4.

14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73—74页。

15 [挪]詹·法格博格、[美]戴维·莫利、[美]理查德·纳尔逊:《牛津创新手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16 Cavalcante,S.,Kesting P.and Ulh⌀i,J.,“Business Model Dynamics and Innovation:(Re)establishing the Missing Linkages,”Management Decision,vol.49,no.8(2011),pp.1327-1342.

17 Cavalcante,S.,“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Firms’Business Models,”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vol.16,no3(2013),pp.285-300.

18 李晓华:《居所的演变:从庇护所到“宅经济”和“无接触经济”》,《求索》2020年第4期。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0页。

20 Afuah,A.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oncepts,Analysis,and Cases,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4.

21 Jabłoński,A.and Jabłoński,M.,Digital Business Models:Perspectives on Monetis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21,p.6.

22 Teixeira,T.S.and Piechota,G.,“Unlocking the Customer Value Chain:How Decoupling Drives Consumer Disruption,”Currency,no.27(2019),pp.55-60.

23 王小林、杨志红:《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求索》2022年第4期。

24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李晓华.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机制与政策导向[J].求索,2022,(05):179-18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