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三星电子全球战略调整分析

2023年02月15日来源:《东北亚学刊》2023年01期    作者:王海兵

摘要:近年来,面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企业经营危机,三星电子作为全球芯片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韩国芯片产业的龙头企业,为巩固其国际竞争优势,创造未来竞争优势,全方位调整其全球战略。在技术层面,三星电子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合作,建立技术壁垒,扩大应用范围;在业务层面,兼并、收购和出售资产,进行内部整合;在布局层面,进行子公司数量、雇佣员工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的结构性调整。三星电子的全球战略调整不仅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也会作用于芯片产业及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相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言,未来要回归核心业务、共建产业生态,聚焦竞争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顶尖人才、培育人才梯队。

关键词:三星电子;企业经营;战略调整;芯片产业;卡脖子;高质量发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战略与政策研究”。

 

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的企业,不仅在上游的技术领域内积累了大量专利,也在中游的产能扩张上实现了规模效应,更在下游的产品市场中具备了较强竞争优势。然而,放眼全球,芯片产业的战略高地仍掌握在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手中,与之相比,中国芯片产业仍存在技术差距大、产能扩张乱、专业人才少等问题。[1]不仅如此,部分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芯片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方面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相关企业、机构及个人进行打压;另一方面滥用“长臂管辖”大范围、高强度、多频率地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妄图使中国芯片产业产生技术断代、产品断更、生产停滞、研发终止等危机。如何解决中国芯片产业所面临的“卡脖子”“掉链子”危机,已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韩国电子产业特别是芯片产业的龙头企业——三星电子为例,考察其为应对内外形势变化,巩固国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战略调整,以期为促进中国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三星电子战略的调整

三星电子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成立于1969年。成立初期,尽管主要承接日本转移的家电产品,但三星电子很早就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并开始涉足相关产业,进而很快走上追赶之路。20世纪90年代,三星电子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64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率先开发出256M DRAM等,从而实现了核心业务的国际赶超。进入21世纪,三星电子在芯片产业的上、中、下游环节多点发力,迅速成为全球芯片领域的创新引领者[2]。近年来,为巩固自身竞争优势,三星电子主要在技术、业务、布局等层面加快了战略调整的步伐。

技术层面的战略调整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从2015年开始,三星电子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下降,直到2018年开始逆转,2021年研发费用进一步提高至22.6万亿韩元。与竞争对手相比,2021年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高于英特尔、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研发强度尽管落后于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但高于台积电。[3]

二是加强技术合作。近年来,三星电子与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际众多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如为消除专利争端和诉讼风险,与高通、微软、爱立信、华为等公司签订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为扩大以14纳米先进制程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市场,三星电子与格罗方德半导体有限公司签订生产技术授权协议;为获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图形设计专利及其他与标准相关的专利,三星电子与超威半导体、交叉指型科技、诺基亚等公司签订专利授权协议;为使用基于安卓系统的数字媒体商店中的应用程序,三星电子与谷歌签订授权协议。

三是建立技术保护壁垒。三星电子致力于探索芯片制造领域的先进生产技术,2021年3月全球首发基于3纳米制程工艺技术的芯片产品,2022年6月开始量产基于全环绕栅极技术的芯片产品,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实现了对台积电的赶超。与此同时,三星电子还通过加强芯片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发活动以获得大量专利,进而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壁垒。截至2021年底,三星电子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了21.64万件发明专利,其中《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3093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当年PCT专利申请排名中位列第二。

四是扩大应用范围。三星电子在产业链上游加大力度开发更高性能的系统级芯片处理器Exynos),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不仅如此,三星电子还在产业链下游智能终端环节频频发力。如依托芯片先进制程工艺技术,结合柔性显示技术,三星电子于2019年发布Galaxy Fold折叠屏智能手机,创造出了全新的智能手机产品种类,随后推出的Galaxy Z Flip、Galaxy Z Fold等系列产品也使其迅速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业务层面的战略调整

一是兼并收购。三星电子在虚拟助理服务、高级音响产品、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封装等领域频繁开展股权交易,以布局并拓展芯片产业链,同时强化在众多环节的竞争优势。2016年,三星电子收购专注于虚拟助理服务的科技公司Viv Labs开发人工智能助手Bixby成为苹果Siri、微软Cortana、谷歌Assistant以及亚马逊Alexa的直接竞争对手。2017年,三星电子收购专注于个性化智能回复功能的科技公司Fluenty2018年,三星电子收购专注于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的科技公司Kngine。在此基础上,三星电子构建了完全交互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并逐渐将Bixby应用到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各类终端产品上,不仅加强了相关产品的竞争优势,还带动了其他芯片产品的制造与销售。

二是出售资产。三星电子加快清理信用卡、打印机及软件、医疗设备、液晶面板等非核心部门业务,从缺乏竞争优势的业务中退出。代表性案例包括将三星信用卡公司37.5%的股权出售给三星生命保险公司,将以打印为核心业务的子公司出售给惠普公司,将以医疗设备为核心业务的NexusDx公司出售给Sphingo Tec GmbH公司。与此同时,三星电子为全力向QLED、OLED技术和产能转型,逐渐减少LCD面板的产能。

三是内部整合。三星电子大力推动组织流程再造,调整部门分工和业务构成,整合有效资源,加强不同单元间内在联系,提升管理效能,增强经营活力。三星电子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晶圆代工业务,2017年将其从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业务中独立出来,以增强芯片产品的生产能力。2021年12月,三星电子对业务架构与相应人事进行大调整,形成了新的四大业务部门。

布局层面的战略调整

一是减少子公司数量,经营布局由规模扩张期进入结构调整期。2015年,三星电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子公司数量有159家;2017年增至270家;到2021年,则减至228家。从地区分布看,三星电子子公司数量减量主要发生在国外,而增量则主要发生在韩国。从业务结构看,三星电子运营中心数量减量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增量则主要发生在研发与设计、销售与服务领域。

二是员工布局随经营布局调整而发生相应变化。2013年,三星电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员工数量为28.63万人;2017年增至32.07万人;到2021年,则降至26.67万人。从地区分布看,三星电子员工数量增量主要发生在韩国,2021年比2017年增加了1.47万人;而减量则主要发生在亚洲除韩国),2021年比2017年减少了6.8万人。从员工类型看,三星电子员工数量增量主要发生在产品开发岗位和经理职级岗位,2021年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0.97万人、1.83万人,而减量则主要发生在生产制造岗位和普通职级岗位,2021年比2017年分别下降了5.64万人、7.23万人。

三是发明专利数量呈加速上升趋势,表明三星电子技术布局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期。2015年,三星电子在世界范围内掌握的发明专利数量为11.01万件,2017年增至11.93万件,2021年则进一步增至21.64万件。从地区分布看,三星电子发明专利数量增量主要发生在美国、韩国、欧洲,2021年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3.81万件、2.3万件、2.03万件;相比之下,在中国与日本的增量较少,2021年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0.9万件、0.25万件。

二、三星电子战略调整的原因

企业战略调整牵涉到内部价值创造活动的多方面、深层次、长时间、结构性变动,不可能无缘无故,也不会无的放矢。对三星电子战略调整的原因,本文结合近年来所发生的典型事例,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经营危机三方面进行分析。

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近年来,全球经济始终在低迷处徘徊,意味着消费者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将出现下降趋势,进而会在传导机制和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使企业产生市场前景趋悲观的预判。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业务范围收缩、经营模式转变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通过推进制造业回流、建立新型高端工业体系等方式,重塑国际分工秩序。近年来,随着技术、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发生显著变化,国家间比较优势再次呈现动态梯度演变特征,进而倒逼企业作出技术合作、资源整合、产能迁移等决策。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国家及企业已深刻认识到现有国际分工秩序下全球价值链分割、供应链断裂、产业链封闭所产生的安全风险与经营危机。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生产线搬迁、非核心资产出售、内部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争端呈不断加剧的态势。如在国际规则框架内,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15—2017年间成员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有47件,2018—2020年间上升到63件。在国际规则框架外,尤其在芯片领域,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和地区组成所谓的“反华联盟”酝酿并出台了一轮又一轮制裁措施,不断加重对中国相关企业在设备、软件、零组件、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力度。[4]2019年,日本与韩国的贸易争端再起,并不断升级,范围已从芯片产业扩大到汽车、零售、旅游等众多产业。[5]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芯片产业链的原材料供给、生产能力增强、核心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国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韩国进出口贸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已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显著负面冲击。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7年韩国货物出口额和进口额在GDP中的比重分别降至35.35%和29.48%2020年进一步降至31.28%和28.54%而韩国GDP实际增速从2017年的3.16%降至2020年的-0.85%。受此影响,韩国政府提出对外经济合作新方略,试图通过降低对美国、中国、日本的贸易依存度,增加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等方式,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6]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经营布局、技术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2017年,韩国政府换届,经济政策发生转变。新一届政府推行以“收入主导增长”“公平经济”“革新增长”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国内经济活力。与此同时,为应对与日本的贸易争端,缓解新冠疫情冲击力度,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原材料、零部件、装备等领域内战略物资的国产化。面对海外企业“回流”效果不理想的现状,韩国政府一方面扩大“回流”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覆盖范围,另一方面鼓励大企业“回流”带动配套企业“回流”以实现国内投资扩大、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等目的。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技术创新、产能转移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加强对芯片产业链主要环节的非对称管制,韩国芯片产业竞争力有所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韩国政府越来越倚重产业政策。如为应对日本的出口管制,韩国政府出台研发扶持计划,加强官产学协同机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加大投资、促进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等措施;为缩小芯片产业链上薄弱环节差距,韩国政府先后提出“系统芯片产业愿景和战略”“制造业复兴发展战略蓝图”“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等。2021年,韩国政府公布“半导体强国战略规划”在连续性资金扶持、高级人才培养、大幅度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力图构建规模庞大的半导体产业带。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技术创新、业务重组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企业经营发生严重危机

2016年8月,三星电子发布Galaxy Note7手机。然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就发生了数十起因电池缺陷而造成手机爆炸的事故;10月,三星电子最终决定永久停止生产和销售Galaxy Note7手机。这一事件被三星电子认为是该公司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件之一”。在应对这一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地区差别对待”等问题,三星电子受到市场的广泛质疑与消费者的强力抵制,不仅导致智能手机业务下滑、品牌形象受损,也使其他相关业务受到负面冲击。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产品研发、内部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2016年10月,韩国爆发总统“亲信干政”事件。随着该事件愈演愈烈,三星电子也深陷其中,副会长李在镕最终被判刑。此外,李在镕还被卷入“不正当交易”“操纵市场”“违反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相关法”“违反《毒品管理法》”等事件。2022年8月,尽管李在镕获得韩国政府特赦和复权,但这些事件已经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冲击,更给三星电子的日常经营带来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快了在业务重组、资源整合、产能转移等方面的战略调整进度。

三、三星电子战略调整的影响

三星电子是全球芯片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其战略调整的影响不会仅局限在企业内部,也会由内而外沿着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企业层面的影响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三星电子的战略调整是一种“变革”能指引企业对内部价值创造活动进行优化重组,进而在商业模式、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方面形成更强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转型升级。从商业模式看,三星电子近年来在芯片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兼并收购关联性较强的资产,进一步强化了整合制造模式的优越性。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所引起的芯片“荒”背景下,拥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销售等多产业链环节的芯片企业的优势十分突出。从市场份额看,三星电子的电视、DRAM、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面板等与芯片相关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2021年上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5%、43%、20%、51.1%。

三星电子为追赶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工艺技术和芯片产品制造的市场占有率,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扩张策略。这一策略尽管能巩固并显著增强三星电子在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环节上的竞争优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晶圆代工业务中的芯片良品率,使其饱受市场质疑。在区域发展方面,过度重视韩国本土及美洲市场,已导致三星电子在其他地区市场发展中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收缩态势明显[7]

产业层面的影响

作为芯片领域的国际创新引领者,三星电子的战略调整也会在产业层面产生影响。如三星电子能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合作、增加研发岗位等方式,促进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不断衍生,从而直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三星电子还能通过建立技术壁垒、扩大应用范围、加快业务重组等方式,产生竞争效应、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倒逼其他企业加入创新队伍,从而间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半导体愿景2030”为例,三星电子计划在未来投资171万亿韩元用于系统级芯片研发、规模化产能扩张以及高素质人才招揽等。也正是得益于该愿景的实际推动作用,三星电子很快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完成了赶超。而紧随其后,竞争对手也相继采取增加投资用于扩充产能、采购设备、提升技术等一系列应对之策。

另一方面,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三星电子的战略调整可能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冲击效应。如随着芯片产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三星电子进军自动驾驶市场。2018年,三星电子推出自己的汽车芯片、图像传感器以及自动驾驶平台等。2021年,三星电子收购专注于边缘计算与V2X通信技术的科技公司Savari以增强自动驾驶领域的车联网技术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这些具体措施对汽车产业产生了较强的冲击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汽车产业以及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甚至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现有竞争格局。

地区层面的影响

作为大型跨国企业,三星电子的战略调整也会在地区层面产生影响。如从产业角度看,三星电子关闭子公司、迁移生产线等措施可能会对搬离地区造成产业空洞化危机,而相反,增设子公司、新建生产线等措施可能会对迁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如三星电子相继关闭深圳、天津、惠州等地的智能手机生产线,使中国境内再无三星手机制造基地。与之相比,三星电子不断加大在泰国、越南、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力度,并逐渐迁入智能手机、手机显示屏与电池,以及其他电子零配件生产线。对中国整体而言,由于已经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因此三星电子的上述措施不会对智能手机制造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但对惠州等地而言,区域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腾笼换鸟”后转型升级难题;对泰国、越南、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而言,由于在人工成本、土地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基础,因此三星电子的上述措施能提升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

从就业角度看,三星电子生产线的迁移会对搬离地区的就业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与之相反,会对迁入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如三星电子持续关闭中国境内部分生产线,又经过裁员后,2021年中国雇佣员工数量只有1.78万人,比2013年的最高峰减少了70.46%相比之下,三星电子迁入泰国、越南、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线多为劳动密集型,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泰勒市建设中的生产线为技术密集型,两者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当地的就业水平。以后者为例,三星电子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泰勒市投资建厂预计能带来最高1万个建筑岗位,同时会创造至少1800个就业机会[8]

四、对我国相关企业的几点建议

芯片产业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三星电子作为芯片产业内的龙头企业,正在通过研发前沿技术、聚焦核心业务、打通产业链条、开拓市场范围、打造生态系统、配置全球资源等方式,巩固现有竞争优势,创造未来竞争优势。通过对三星电子战略调整的梳理和分析,向我国相关企业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回归核心业务,共建产业生态。

芯片产业的环节众多,没有哪个单一企业的业务范围能够覆盖全部领域。如从中游制造环节看,尽管存在以英特尔、三星电子为代表的整合制造商,但更多企业仍嵌入到垂直分工模式中,并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细分环节占据一定位置。这些中游制造环节企业与上游支撑环节企业、下游应用环节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芯片产业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三星电子兼并收购、出售资产和内部整合在本质上是回归核心业务的体现。因此,对中国相关企业而言,在国内超大消费市场预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要正视芯片产业发展的特殊性,认清差距,坚持自主,不能操之过急、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整合制造模式,更不要套用过去工业化思维下发展传统制造业的旧模式。一个较为可行的路径在于:相关企业要逐渐回归核心业务,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共建产业生态,循序实现细分领域内各环节上从点到面的突破与赶超。

第二,聚焦竞争优势,加大研发投入。

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芯片产业的领先企业相比,中国相关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近年来,在芯片产业的部分环节上,一些中国企业已逐渐崭露头角,如华大九天、芯愿景、中环股份、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电科技、通富微电、长江存储、华为、小米等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以从事晶圆代工的中芯国际为例,目前已掌握了14纳米先进制程工艺技术,而该技术国际上只有六家企业掌握。掌握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是塑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是解决“卡脖子”“掉链子”难题的关键。因此,对中国相关企业而言,未来想要在技术领域实现追赶甚至超越,唯有尊重技术演变规律,聚焦竞争优势,加大研发投入。

第三,吸引顶尖人才,培育人才梯队。

“人才第一”是三星电子的核心价值观之首。如在半导体业务崛起过程中,三星电子用三倍薪酬挖角日本东芝公司的工程师,在短时间内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半导体业务赶超过程中,又用三倍薪酬、私人飞机待遇等条件挖角台积电的梁孟松,使三星电子凭借14纳米先进制程工艺技术领先台积电,最终拿下苹果A9处理器的大量订单。中国相关企业也在加速吸引顶尖人才的进程,如中芯国际于2017年引进梁孟松负责研发业务,推动先进制程工艺水平从28纳米提高到14纳米,之后又进一步推动14纳米芯片试产良率从3%提高到95%。然而,近年来内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管理层内部纷争等问题不断,使得支撑企业实现远期目标的人才缺口扩大。对中国相关企业而言,未来要加大吸引顶尖人才的力度,从芯片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引进核心人才。与此同时,也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定向招聘、订单培养、参与实习、开放实验室平台等方式,培育人才梯队。

 

注释

1 熊缨、王伊:《全球芯片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战略》,《中国人事科学》2021年第5期,第59页。

2 此处及下文相关数据资料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三星电子官网及历年财务报告。三星电子官网,http://www.samsung.com/cn/[2022-12-25];三星电子财务报告网站,http://www.samsung.com/global/ir/[2022-12-25]。

3 基于各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平均汇率进行转换,2021年三星电子、英特尔、台积电、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1.44亿美元、151.9亿美元、44.65亿美元、6.39亿美元,研发强度分别为8.08%、19.22%、7.83%、10.47%。

4 王健:《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本质、特点与内在紧张》,《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2期,第56—62页。

5 王绍媛、冯之晴:《日韩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趋势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21年第2期,第56—59页。

6 参见董向荣:《韩国文在寅政府对外经济合作政策及其前景》,《当代世界》2018年第7期;朴光姬:《新时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分析》,《东北亚学刊》2022年第3期。

7 实际上,三星电子并未“退出中国”,而是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如在投资方向上,三星电子近年来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投资半导体、多层陶瓷电容、新能源动力电池等产业;在组织结构上,三星电子于2021年12月新设“中国事业革新小组”,试图通过业务整合、人事调整等方式打开新突破口。

8 Samsung Austin Semiconductor,LLC Announcement,WEATHER ALERT,July 15,2022,http://www.taylortx.gov/1099/Samsung-Austin-Semiconductor-LLC-Announc[2022-12-25].

 

王海兵.三星电子全球战略调整分析[J].东北亚学刊,2023,(01):134-144+15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