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碳”目标下,零碳金融成为未来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企业绿色转型也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阐述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分析企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及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等存在的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应加大对零碳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信息平台以破除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零碳金融促进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成本或压力。 关键词:零碳金融;企业绿色转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低碳消费的界定、行为度量及其对低碳创新的引致效应研究”(23BJY2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贸易规则深化影响制造业碳排放的机制、效应与政策研究”(24CJY01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SGHEDK00KJJS2310138)的资助。 |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在“双碳”目标下,加快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是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机制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
①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2024-07-21).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721/cec09ea2bde840dfb99331c48ab5523a/c.html.
不同于“碳中和”更偏宏观、全局化概念“,零碳”更多强调特定主体的净零排放,是“碳中和”目标在某一行业或主体上的聚焦,如零碳能源、零碳建筑等,具备更强的现实应用意义。与之相对应,零碳金融是一种以净零排放为目标,支持特定实体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它强调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创新支持零碳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在我国宏观“碳中和”目标不断临近、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研究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与实施路径,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清金融与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现实参考。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通过梳理零碳金融与企业绿色转型的相关文献,本文发现现有学者主要从以下视角对两者进行研究:
关于零碳金融的概念界定研究:零碳金融的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李可煜,2023)。具体而言,在熵增定律视角下对零碳金融有着非常清晰的解释,这涉及在经济体内部首先达到熵增的零增长状态,并逐步向熵减转变,直至实现熵增的零增长。在从传统绿色金融过渡到零碳金融的进程中,应当贯彻以下三个核心策略:其一,对于尚未达到碳峰值的企业,应提供以推动全行业高品质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增长型金融”支持,旨在促进工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与理性达峰;其二,对于新兴的绿色动能和零碳企业,应加速其绿色清洁能源设施建设以及现有能源设施的绿色改造;其三,对于那些已经达到碳峰值的高碳排企业,应引导其提升现有绿色动力和绿色技术的研发,进而逐步推动碳元素的逆向熵增过程(Gaessler和Wagner,2022;黄海昕,2023;王遥和任玉洁,2024)。随着零碳金融逐步渗透,经济结构的转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资产价值的大规模重估,进而对产业链各环节及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产生显著影响(葛元骎等,2024;王海等,2024;毛其淋和石步超,2024)。基于以上原因,构建更具包容性、多样化且能抵御金融波动的新型金融工具至关重要。上述创新必须旨在强化金融领域在资本配置、风险管控以及激发创新等方面的作用,确保在追求经济高品质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碳排放,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防止我国陷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陷阱”(朱民,2024)。
关于企业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刘学敏等(2015)提出,企业绿色转型需要处理好企业与自然、社会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进而实现地球与人的“双健康”。王小平等(2018)、Fernandez等(2020)、郭峰和程亚欣(2022)、李波和谢倩玲(2024)认为,企业绿色转型是“双碳”目标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方慧等(2024)指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推动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流转及利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这一过程激发了数据要素的赋能效果,从而对企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起了关键推动作用。于连超等(2019)基于2008-2016年我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验证环境税对企业绿色转型存在显著的倒逼效应。王晓祺和宁金辉(2020)利用DID考察强制CSR披露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发现CSR披露通过加强企业规制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徐斯旸等(2024)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2011-2020年间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提高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适配度能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潘持春和王菲(2022)以我国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赋能如何作用于企业绿色转型,发现数字赋能正向影响企业绿色转型,且绿色创新能力起中介作用。此外,也有其他作者(林立,2023;张慧莲和沈沁源,2024;韩先锋等,2024;彭红枫等,2024)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企业绿色创新。
通过对上述文献进行梳理可知,现有文献对于零碳金融的概念界定、企业绿色转型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对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鲜有文献涉及,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现有研究形成拓展或补充。
二、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
(一)理论基础
通过对文献梳理后发现,零碳金融是指以实现净零排放为目标,通过金融手段来支持企业减少碳排放的金融活动。从构成要素看,零碳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金融、碳金融、绿色基金、绿色投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其涵盖了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等多个领域。从存在价值看,零碳金融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其中经济价值主要是指零碳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社会价值主要是指零碳金融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环境价值主要是指零碳金融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支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其涵盖了从污染防治到生态保护的相关领域;转型金融则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机制,支持传统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其核心在于避免高碳行业出现“锁定效应”,即避免高碳基础设施和技术的长期存在。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相比较,零碳金融更为强调最终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并且由于实现碳中和需要较长时间和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零碳金融也更为支持长期投资导向和技术创新。
(二)理论机制分析
1.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技术逻辑:从传统制造到绿色制造。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这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要求。传统制造业通常依赖大量能源和资源,导致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很难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并且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绿色制造工艺,难以实现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绿色信贷或发行绿色债券等零碳金融形式,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投资于低碳技术和绿色项目;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零碳金融项目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从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绿色转型中的技术难题。
2.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价值逻辑:价值链由低端锁定向中高端转移。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家的比较优势和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其在价值链条上的空间配置和结构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依靠数量竞争和价格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策略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攀升,一些企业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不仅所获利益逐渐减少,而且长期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实施的零碳金融可以通过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绿色转型的价值传递给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同时,可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将绿色转型的价值传递给整个产业链。例如,银行可以通过发放绿色信贷来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企业可以发行绿色债券,并且将筹集的资金用于低碳项目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设立绿色基金,将资金投资于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整体而言,零碳金融可以通过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推动技术创新,破解我国一些企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局,并促进这些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
3.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协同逻辑:实现产业链绿色协同。在“双碳”目标下,一些产业链中的各环节企业通过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转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最终实现绿色协同。在此过程中,可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实现整体产业链效益的最大化。金融机构实施的零碳金融能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整体效益。一些企业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共享技术、设备等资源,降低绿色转型的成本,由此形成的绿色协同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此外,金融机构推出的零碳金融产品可以通过产业链融资,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还可以通过设立零碳方面的绿色基金,支持产业链中的绿色项目,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整体来说,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零碳金融
图1为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逻辑。从图1可以看出,零碳金融可以通过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绿色投融资等工具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并且可以通过资金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空间链等方式来为整个产业进行赋能。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流的方式来强化资金链,科研机构可以通过提供知识流的方式来强化创新链,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流的方式来强化价值链,物流业可以通过提供物流的方式来强化供应链,企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则可以强化空间链,上述赋能方式最终形成了闭环,并且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实践探索
(一)企业绿色转型的实践探索
从政策层面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绿色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自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深圳、上海等8个省市推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其目的是推动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①。
①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在实践中,企业的绿色转型主要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产品绿色化等三个途径来实现。具体而言,一些企业开始在生产或运营过程中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一些大型企业投资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并且减少碳排放。在技术层面,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绿色转型。例如,部分企业开始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并且采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氢能技术等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在产品层面,一些企业通过产品绿色化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部分企业通过生产有机食品、环保建材等绿色产品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零碳金融赋能企业转型的实践探索
在“双碳”目标下,一些城市开展了“以零碳金融促进企业转型”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零碳金融促进企业转型主要包括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
1.零碳工厂。零碳工厂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即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零碳排放。零碳工厂的建设分为快速减碳、强力减碳和深度减碳三个阶段(详见表1)。我国高度重视零碳发展,多个省市已将“建设零碳工厂”写入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已有包括远景能源、施耐德、德力西电气等在内的企业获得零碳工厂认证,展现了企业在我国零碳建设方面的积极进展。在实践中,一些零碳工厂可以通过运用碳交易等零碳金融工具来获利。例如,在出售碳排放权之后,该工厂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还提高了其环保形象。此外,零碳工厂还可以运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零碳金融工具来募集资金,并将其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节能减排设施等项目的实施。
表1 零碳工厂的发展阶段
2.零碳工业园区。零碳工业园区是指通过能源升级、产业转型等各种碳排放和碳吸收措施,实现工业园区内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详见图2)。零碳园区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设,基于现有的工业园区数字化基础,贯彻“双碳”目标、整合零碳应用已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主流方向。例如,广东省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通过能源转型和应用转型推进工业园区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以期实现零碳生产;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构建了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推动了零碳产业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青岛中德生态园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和零碳建筑,实现了工业园区管控的数字化转型和零碳工业园区建设。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多样化的零碳金融产品或服务来为零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可以通过绿色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来帮助零碳工业园区应对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图2 零碳园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图
3.零碳社区。零碳社区是企业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在社区内构建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的体系,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根据图3,基本模块包括零碳细胞(居民层面的低碳生活方式)、零碳单元(家庭模式的低碳居住模式)、零碳场景(社区总体尺度的低碳措施)。通过激活零碳细胞、改造零碳单元、构建零碳场景来实现社区的零碳发展(李美霞和钟媛玲,2024)。例如,深圳市新桥世居通过屋顶光伏发电、储能电池柜、太阳能照明灯等措施,实现了社区的绿色能源供应;青岛市奥帆中心利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实现了高效清洁供能;广东中山零碳社区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充电站、低碳科普园地等措施,推动社区低碳化。在实践中,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或绿色信贷等零碳金融工具进行筹资,所筹集的资金用于零碳社区的建设,这不仅提升了社区的低碳水平,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环保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图3 零碳社区建设路径
资料来源: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等《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
综上所述,零碳金融在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以及零碳社区等企业转型和城市建设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推动了上述项目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1.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零碳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绿色金融的发展,但在零碳金融领域的政策支持仍然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零碳金融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滞后。同时,目前我国在零碳金融领域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机制,这增加了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零碳金融的风险,也制约了零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难以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2.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零碳金融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企业在披露其碳排放信息、绿色项目信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往往难以准确评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和绿色转型所产生的成本,这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绿色转型情况;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的绿色转型情况时,往往面临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金融机构难以获取企业的碳排放信息、绿色项目信息等,导致其在评估企业的绿色转型情况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上述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也阻碍了企业获得零碳金融支持的渠道。
3.企业在进行绿色转型中运用零碳金融服务的成本或压力较大。在实践中,企业在进行绿色转型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零碳金融虽然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企业在获取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等过程中仍需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一些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很多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风险。同时,绿色转型需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低碳、环保的技术和产品。然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而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技术成本。此外,企业在进行绿色转型过程中,往往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由于一些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更好发挥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是一项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解决、优化的事情。未来,随着政策的更加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等,助力企业绿色转型,零碳金融将大有所为。
五、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国际经验
在零碳金融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方面,国外发达经济市场走在全球前列,主要围绕政策顶层设计、金融工具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拓展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探索,为我国零碳金融创新与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借鉴。
(一)顶层政策设计优化
近年来,美国在推动零碳金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2023年美国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该路线图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此外,美国还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和贷款担保等方式,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于绿色项目。在市场机制方面,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为零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其中,碳交易市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ESG投资等市场机制的建立,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美国在推动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相互促进。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企业能够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产品和技术。而零碳金融的创新则为这些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金融服务工具创新
近年来,全球很多顶级商业银行针对零碳金融持续推出了很多金融创新工具。例如,英国汇丰银行通过发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所需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法国巴黎银行近期开展了“员工——绿色公司(GC4E)计划”,以自身展业工具创新和碳中和赋能的形式鼓励员工参与客户企业的绿色转型行动,将企业绿色转型目标与员工自身的绩效激励相结合,创新推出关联客户绿色信贷投放激励工具;荷兰国际集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挂钩信贷,将转型企业的贷款利率与可贷规模上限及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相挂钩。
(三)碳交易市场机制拓展
碳交易市场是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工具,可以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针对碳交易市场机制创新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尝试。例如,欧盟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碳交易市场,涵盖多个行业和领域。该市场不仅提供碳减排指标、项目减排量等现货产品,还推出碳期权、碳期货、碳互换等衍生交易产品,丰富了交易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加拿大通过实施碳市场和碳税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并投资碳汇项目。同时,积极推广碳标签制度,要求企业在产品上标注碳足迹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美国加州的碳市场则引入了碳信用交易机制和碳配额制度,允许企业购买碳信用并通过设定碳排放上限和配额分配来推动企业减排。
整体而言,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推动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具有较多的发展经验,其成熟做法和前沿理念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国情来对国外经验进行扬弃。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双碳”目标下,零碳金融成为未来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企业绿色转型也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阐述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分析企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及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企业的绿色转型主要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产品绿色化等三个途径来实现;在“双碳”目标下,国内一些城市开展了“以零碳金融促进城市建设和企业转型”的浪潮,主要围绕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以及零碳社区来进行;但目前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仍然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绿色转型效果评估信息不对称、零碳金融服务成本较大、企业转型信息获取较困难等方面问题;就国外情况看,发达国家在推动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很多相对成熟的经验做法,值得我国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吸收和借鉴。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对零碳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并且优化顶层设计。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从而确保政策能够落地实施。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管力度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提高政策的实际效果,例如,政府应加强对下属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严格执行政策要求。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零碳金融或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信息平台。首先,各地区应完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责,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其次,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和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披露。并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防止信息披露中的违规行为。最后,鼓励企业采取措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并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信息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
3.有效降低零碳金融促进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成本或压力。首先,加大对企业绿色转型的财政补贴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进行绿色转型的企业给予直接补贴。其次,加强政策的引导与监管。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对绿色转型的政策引导和监管来确保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向和效果。例如,可以制定绿色转型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企业绿色转型进行评估和认证,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出现“漂绿”行为。最后,推动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并且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例如,各地政府可以设立绿色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并且通过示范项目、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对绿色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4.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赋能高碳企业高效转型。一方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类型,可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满足企业绿色转型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例如,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供应链金融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如绿色信贷工厂、绿色投行业务等,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零碳金融背景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革新。
参考文献从略,请参阅期刊纸质版原文
苏占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博士生,海默科技董事长。研究方向:产业推广和发展。
苏占才,李钢.零碳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机制与对策建议[J/OL].价格理论与实践,1-6[2025-01-14].https://doi.org/10.19851/j.cnki.CN11-1010/F.2024.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