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2016年09月29日来源: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时杰

目前,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与之前的几轮产能过剩相比,本轮产能严重过剩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产能过剩不仅仅是工业化进程问题,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地方投资和社会稳定之间联动关系需要重视。例如在石家庄调研座谈中,水泥行业企业家反映普遍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其中长短期债务各占一半。水泥行业的2013年利润率是7%,这还是在开工一半条件下的利润率,目前京津冀地区水泥产量8000万吨左右,以我国目前人均收入看,人均消耗水泥用量应该在1/人,京津冀地区有1亿2000多万人,基本发展动力仍旧是投资拉动,水泥产量不仅不是过剩,而是略有不足,这是河北水泥行业可以保持盈利的原因。并且就企业技术和环保标准来看,已经不是落后产能,如果仅仅是因为产能过剩原因,采用炸、关、停办法解决水泥产能,势必会损害行业发展,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债务面临风险,职工失业下岗,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诱因。

(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行业各有特点,钢铁行业是最大难关。以国务院41号文指出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个行业为例。水泥行业虽然由于受制于产品销售半径,而且原材料主要是当地材料,属于典型的“全链条在内”行业,而且工艺流程上看,进行产能调整的灵活性比较大。与水泥类似,平板玻璃也是“全链条在内”,而且下游衍生产品较多,与内需密切相关,品种和数量需求还远远不足,全行业2013年销售不过1000亿元,尚不及宝钢一年1500亿元销售的2/3,产能过剩影响不是很大。船舶行业受国际市场影响,但由于主要是民营企业,基本依靠市场调节。电解铝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从山东调研来看,山东省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97%,原因在于随着高铁发展,青岛北车需要大量电解铝,山东电解铝行业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在所有产能过剩行业来看,钢铁行业调整产能问题最大,这主要由于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连续性、原料供应外部性、产业链条不完整性、负债比率风险性、钢贸企业金融性等多重因素造成,成为本轮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重中之重。

(三)当前化解产能过剩三大障碍是:法律问题、市场秩序问题和信息问题。从在山东和河北两省调研来看,对治理严重产能过剩有重要影响三个障碍是:法律问题、市场秩序问题和信息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很多地方产能无论从规模、环保、技术标准看,很难归入落后产能,而且资本构成以民营企业居多,产权清晰,仅仅用行政手段关、停、砸面临于法无据的情况,政府补偿又非常不足,例如邢台市反映的情况是淘汰落后产能中央奖励标准是炼铁25万元/万吨,水泥20万元/万吨,平板玻璃4.5万元、万吨,而建设钢铁、水泥、浮法玻璃的投资分别为500万元/万吨、400万元/万吨、85万元/万吨,补偿尚不足建设产能的而十分之一,邢台市调查,钢铁每万吨每年上缴税收100万元、水泥每万吨产能上缴税收30万元,玻璃每万箱每年上缴税金4万元,国家奖励淘汰落后产能资金达不到每年上缴的税金。不能因为化解产能过剩就强行拆除,侵犯公民财产权利,这样不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也不利于提升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治理体系的完善。

就市场秩序问题而言,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行动中,能不能统一行动,统一标准,政策导向前后一致,做到违法必究。如果在治理行动中只是管住了守法的,放过了非法的,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政策导向前后不一致也是个问题,以水泥行业为例,一方面鼓励技术进步和提升质量,应该鼓励多使用高标号水泥,但另一方面财政补贴却是贴向多使用添加物的低标号水泥。

(四)利用国外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支撑体系不足。化解产能过剩应该利用世界市场,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但调研中发现,以我国的水泥行业为例,该行业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但企业如果想走出去,在海外投资设厂,小规模还可以,大规模海外投资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已经远远不够,对与大规模企业走出海外的支撑体系建设不足,需要中央政府更好的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进行协调,加强顶层设计。

(五)上游资源、能源价格大起大落成为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化解产能过剩重要障碍。我国企业家经历上一轮全球化的洗礼,眼界大大提高,座谈中发现企业家都懂得“产学研用”的道理,中小企业寻找国内技术支持,大企业如潍柴等已经在全世界寻找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我国的产能过剩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机遇。但是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尤其是资源、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健康发展,例如在调研中就发现,电解铝行业电价波动0.1元,企业每吨利润就会波动1000元,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另外,产能过剩行业普遍问题是产品品种不全,达不到范围经济,低附加值过剩,而高附加值产品不足,例如在调研座谈中发现,河北省钢铁产能2.7亿吨,面对京津冀庞大的汽车产能,汽车钢板仍需要进口,河北省的玻璃行业,浮法玻璃产能可以达到世界的20%,但是高附加值的汽车挡风玻璃仍旧无法生产。山东省轮胎产量占世界的20%,中国的40%,总量足够,但高附加值产品很少,甚至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建立起轮胎试验场,轮胎性能测试必须拿到德国去测试等等。

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一)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应注意力度和节奏,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坐实实体经济。我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经济一部分,本轮产能过剩问题重要因素就是世界经济环境造成的,目前国际产业分工和世界产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利用有利时机,利用我国资本相对宽裕,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相对有利的时机,引导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坐实实体经济,完成工业化进程,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化解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地方投资与汇率波动的关联性,根据形势变化,交替进行政策调控组合。

(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应该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当前应该以钢铁行业为重点,推动钢铁行业以龙头企业整合全国产能。国务院41号文指出的五个行业里,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因为“全链条在内”,风险相对可控,市场仍旧有潜力,企业还有效益,当前应该从提升环保标准入手化解这两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电解铝、造船行业应该从环保标准和延伸产业链入手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钢铁行业由于行业集中度低、铁矿石原料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上游电价高企,下游需求不旺,高附加值品种满足不了需求,应该推动龙头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全国产能整合。

(三)应从环境标准提升入手依法治理产能过剩,建立统一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应更多的采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现阶段,应该通过提升环境标准入手依法治理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倒逼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近期可以做的是在全国打击非法产能,例如开展重点打击浪费资源能源、危害建筑质量的地条钢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应该同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总目标相衔接。

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产业信息发布平台和产能分析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正确投资,在对产能监测指标中引入现金流匹配指标,有效监测行业产能的生产和资金链现状。全国统一的产业信息发布平台首先由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行业协会配合承担起信息收集、发布的责任。现在判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指标中应该补充企业现金流量指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动态性更强,配合原有规模、利润、环保等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行业和企业健康程度。

(四)利用海外市场化解过剩产能,中长期需要建立工业贸易一体的支撑体系。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在发生重要变化,TPP等区域自由贸易区已经初现端倪,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中,我国具有明显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企业走出海外的意愿更强烈,为了更好的在世界贸易体系谈判中发挥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出海外打下坚实的支撑体系,与上一轮入世谈判相比,更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贸易谈判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支撑体系,应该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经验,考虑建立贸易工业部,实现政策协调,为中国下一轮的工业化和自由贸易进程建立有力支撑体系。

(五)鼓励企业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发展稳定基金,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相对稳定外部环境。在产业组织方式上更应该注意产业链完整性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上下游协同一体的产业链,有效控制成本、产能和效益。鼓励企业级要规模经济,也要范围经济,更要空间布局经济,多管齐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能源、资源价格大浮动波动、这对大规模生产企业发展非常不利,这也是造成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建议国家控制的上游电力、石油等企业拿出一部分利润建立产业发展稳定基金,调节资源、能源价格大浮动波动,为下游企业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稳定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学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