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补区域开放发展的“短板”

2016年09月29日来源: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陈耀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尤其西部省市纷纷行动起来,以抢抓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规划和指导性意见之前,有必要研究、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涵、功能作用及建设重点,以期引导各地区朝着正确方向行动,避免盲目性和盲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旨是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因此,对外开放是核心,我们必须围绕“西向开放”这条主线,来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内陆沿边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短板”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5年,初期对外经济交流十分有限,货物进出口世界排名仅列第29位,如今已成为货物出口额世界第一、进口额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外贸的发展逐步缓解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外汇、资金、技术、管理、市场、能源资源等缺口,成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时,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排名上升至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有效利用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从地域空间上看很不平衡,外贸、外资、外经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尽管从“九五”计划时期就提出要把重点转向中西部地区,但迄今过去快20年了,这种转变微乎其微。2012年统计测算,在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的全国进出口总额中,西部12省区仅占5.96%,其中,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北5省(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只占1.54%;西部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数为36686户,投资总额为256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地区总量的8.33%8.17%,其中西北5省区分别仅占2.36%1.61%。这和西部大开发提出初期的开放格局基本没有改观(当然,外贸外资总量在增加)。

内陆地区尤其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区位交通条件偏远、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周边多数国家经济落后及政治不稳定,以致我们的对外开放长期是“东向开放”,即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体,主要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开展经济贸易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和国际市场多元拓展的需要日益增强,特别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振经济的愿望日益迫切,这样,我国适时实施扩大“西向开放”战略,依托亚欧陆路大通道,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辟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新格局,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看作是沿路各国经济合作的“共同体”(近中期作为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纽带建设,远期可考虑建立经济更紧密联系的制度安排),因而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我国作为这个“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共同体”内部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责任和建设任务。目前,国家层面要做的就是围绕“五通”具体推进建设,也就是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经济融合“开绿灯”;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贸易畅通,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货币流通,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和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从国内区域层面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以西北五省区为重点建设省区,打造西部开发的升级版。

西部地区占全国71%的国土面积和28%的总人口,经济总量仅占全国不足20%,因而既是资源富集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从西部地区内部看,西北和西南又有很大差异,西北地广人稀,干旱缺水,西南相对则人多地少,山多土少。总体上,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程度要高于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要低于西南地区。2012年统计显示,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新)经济总量为31844亿元,西南五省市(云贵川渝桂)则为65479亿元,西北经济总量不到西南的一半。西北地区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1.5%,而西南地区则占到4.0%;西北地区外商投资仅占全国地区总量的1.3%,而西南地区则占到5.5%

古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内省份主要在陕西、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为西北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西北地区虽然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洼地”但却是资源禀赋的“高地”。石油天然气、煤炭、风电、太阳能等能源,黄金、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以及生物和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广袤的土地也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均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国家“西向开放”的战略将使西北地区偏僻的地理区位劣势得以改变,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并为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我认为,将西北五省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建设省区是合适的,下一步要尽快做好总体规划和分省区规划,明确各省区定位及重点建设领域。

第二,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建设以西向国家为目标市场的加工贸易基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互联互通建设为纽带,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对外开放政策为保障。就经济带的产业发展而言,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就地转化,西北地区能矿资源开采程度低,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因此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优势资源开发中的“三低”问题。目前,包括央企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进驻新疆等资源富集地区,但不少是着眼于掌控资源为目的,要尽可能利用大企业科研和经济实力,帮助当地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条,生产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不仅销往内地而且通过丝绸之路大通道,销往国际市场,这对带动西北地区尽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是在重点建设省区创造好的环境,积极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落户。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主要有三种类型:成本驱动、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除了资源型企业之外,建议东部沿海地区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也可以考虑向这里迁移,就是要在重点建设省区通过鼓励东部产业转移,建设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市场的加工贸易生产基地。

首先是因为西北地区距离这些市场区近,物流成本可以大大节省;其次是西北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最低,环境容量相对大;再就是周边国家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有较高的接受度和美誉度,尤其是服装、鞋类、食品、轻工、家电、电子产品等。西北地区通过承接东部这类产业转移,不仅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还有重要的是可以改变西部长期资源依赖的产业结构,提升西部产业层次,同时也有助于东部“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依托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自贸园区,构筑“西向开放”政策平台

从建设范围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有三个空间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重点建设省区,也就是与古丝绸之路相邻相近的西北五个省和自治区,面积相对较大;第二个层次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节点城市,这包括西北地区的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中原地区的洛阳、郑州和商丘,以及华东地区的徐州和连云港。这八个城市不仅地处新亚欧大陆桥上,而且都是连接南北通道的重要枢纽,具有将国内各个方向的货物汇聚和扩散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不能做狭隘的理解,认为只是古丝绸之路那条线,而要从当代中国西向开放的战略布局出发,把沟通亚欧陆路联系的新亚欧大陆桥纳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范围,并作为主通道来建设和功能提升。通过这样适当向中东部延伸,有利于经济带获得更广阔的腹地、更强大的要素资源和产业支撑,更好地发挥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第三个层次是自由贸易园区。与东向开放相比,我国的西向开放无疑起步晚、程度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扩大西向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建设,同样以开放倒逼改革。自由贸易园区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平台,目前率先批准设立的只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还要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为了提升西向开放的水平,建议选择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如西安、郑州、兰州、乌鲁木齐等),依托这些城市现有的国家已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经过相应整合优化和功能调整,升格为若干个“自由贸易园区”。在这些自贸园区也要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

中国经济学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