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谋供应链优化升级

2021年05月18日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3-31    作者:张其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本身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业尚未将大国优势转化为强国优势,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不足。针对产业薄弱环节,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对整体提升印刷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四个维度 适应发展要求

“十四五”期间,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要适应三大要求,即高质量发展,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及新技术革命提出的要求。由此,从印刷业发展来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应包含四个维度。

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的经验已表明,一个行业要持续地实现经济增长,依靠推进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最为重要。最早,印刷业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实现增长,但并不持久,也造成了当下数字印刷喷头、高端印机装备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出现,对推动供给体系形成与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对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形成较大约束。

附加值更高。长期以来,中国印刷业凭借劳动力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参与产业分工,但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优势不再明显,传统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对此,必须通过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造更高价值的能力加以应对。但相应地,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对印刷产品、服务质量、技术复杂度要求更高。

更加数字化。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最重要特征是推进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从行业来看,产业发展规模、技术服务水平、创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也加快了数字化融合化变革。但是,数字融合变革不仅仅涉及资金、技术问题,还涉及人力资本问题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印刷行业中小企业数量多,实行数字化融合变革的能力相对不足。

更加可持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这不仅要求印刷业在单一产品、单一流程、单一环节上实现绿色化,而且要求实现全域的绿色化,包括绿色印刷装备制造、绿色设计、绿色印刷、绿色流通等。

两个要素 实现精准匹配

要有效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必须把握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运行的逻辑,就是要把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厘清其基础制约。对于印刷业来说,工艺升级、产品升级或产业链间升级,都与要素供给相关,主要受要素禀赋升级制约。

因此,要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印刷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量供给推动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必须促进要素更高效率地使用,提高单位要素的产出价值。一是加强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培养印刷行业和数字技术等跨行业、交叉学科人力资本,发挥复合型人才在印刷行业数字化发展上的“黏合剂”作用。二是培育一批具有领头作用的印刷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关键技术突破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其在创造新市场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大小企业融通创

新发展。三是构建适应印刷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现代服务体系。充分借助区块链、物联网、5G、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服务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展,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政策,切实解决中小微印刷企业参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面临的融资困难。

同时,要发挥新型要素作用。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必须推进印刷业产业链供应链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打破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印刷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数字化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速度,降低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以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为创新点,增强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推动印刷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更精准地预测需求,进一步挖掘潜在需求和创造新的需求。推动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新型要素重塑印刷业的产业形态和商业运行模式,打破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空间隔阂。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快印刷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增强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能力,促进需求结构、层级和产业链供应链精确匹配。

 

张其仔.谋供应链优化升级[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3-31(0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