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变中求稳的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9年04月29日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作者:张航燕 黄群慧

摘要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降中趋稳结构优化的总体特征,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增长,工业投资回升,同时,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关键期,工业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隐忧和挑战,存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落,工业企业营运能力下降,回款难度增大以及汽车行业增长显著放缓等问题。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概率较大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应充分体现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发展相结合思想,一方面,努力扩需求,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出政策建议扩需求稳增长、强化质量提升、实质性减税降费、提升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中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发展展望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SKGJCX2017-01);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项目资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本文针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尤其是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总体上呈现出转向高质量发展趋势的一些基本特征。如行业结构呈现高端迈进,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工业投资结构优化但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然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及其影响日趋增加。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工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应充分体现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发展相结合的思想,一方面,努力扩需求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

2018年,中国工业呈现出降中趋稳结构优化的总体特征,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工业投资回升且结构优化,表明中国工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趋势有所增强。

中国工业经济总体呈现降中趋稳结构优化运行态势

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总体来看呈现出降中趋稳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17年减少0.4个百分点,但是较2016年和2015年则增加了0.1个和0.2个百分点。按月来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前高后低趋稳发展态势。其中1~2月份、4月份和5月份的同比增速分别为7.2%、7.0%和6.8%为年内的较高点,下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走低趋稳的态势较为明显,增速在5.8%上下浮动。2018年工业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速较2017年减少1.7个百分点,但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3.9%,比2017年提高1.2个百分点详见图1~图2

 

1 2014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 2017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月度同比增速

 

①本文图表所用数据,除标注外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增大了中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业经济取得总体趋稳结构优化运行态势十分不易。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5%,增速较2017年下降2.2个百分点,但结合其他工业经济运行的数据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影响有限。从年度数据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增速比2017年只减少0.1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看,201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甚至小于2017年,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工业生产趋稳态势更为明显。这也进一步说明中国工业比较优势依然较为突出,即使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内难以对已经形成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优势造成颠覆性的变化,也表明中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空间以及制度优势来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

多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2017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为292292.9元/人,较2016年增加了26981.9元/人,同比增长10.2%见图3。由于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分析其变动相对复杂。仅从计算劳动生产率的两个指标看,2012—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稳定,大致维持在6%~8%,而规模以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出现较大的波动。2011年,我国工业平均用工人数9167.3万人,较2010年减少377.4万人,这主要是统计口径大幅提高引起的。2015—2017年,我国工业平均用工人数连续减少,分别减少202.2、299.5和517.7万人,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我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很多企业选择机器替代人工。2011以来,我国工业人均占有固定资产数额不断攀升,由2011年27.6万元上升至2016年的41.2亿元。其次,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的不断推进,行业平均用工人数大幅减少。2016—2017年,钢铁、煤炭和水泥行业减少用工人数占整个工业减少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7.6%和30%。第三,我国经济放缓、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等原因,引起用工人数的减少。从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放缓,由之前8%以上增速减至6%水平从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数量来看,2011年以来,我国亏损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由2011年的30624家增加至2017年45454家。

 

3 20112017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及增速

 

②这里的固定资产为净值。

③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工业平均用工人数,由于国家统计不再公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故选用的是全部工业增加值,并且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由于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起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故以2011年为基期,工业平均用工人数是规模以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事实上这样算出的劳动生产率偏高。

 

工业投资回升且结构优化

2018年,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2017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1%和9.5%,增速比2017分别加快14.1个和4.7个百分点虽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下降6.7%,但降幅比2017年收窄3.6个百分点见图4。我国工业固定资产在投资回升的同时,还呈现出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加快态势。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出6.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更是实现了20%以上增长。制造业中转型升级投资呈较快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9%,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5.4个百分点。

 

4 20172018年我国三大门类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地区工业分化发展

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增长值呈现波动中走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则呈现出波动中走高分化发展态势如图5。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由年初1—2月份同比分别增长6.9%和8.4%,减少至12月份的5.0%和7.7%,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年初1—2月份同比分别增长8.2%和4.7%,增加至12月8.3%和7.5%。一直令人担忧的东北地区工业显著回升,但是东部地区工业走低的态势较为显著。从全国分布来看,2018年,东部地区9个省中,有6个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见图6,并且下降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江苏和山东分别减少4.8、2.4和1.7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和天津工业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比如,2018年8—9月、11—12月,上海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6%、3.7%、3.9%和7.0%。这表明,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工业总体影响有限,但是对外向型经济占比较大的东部地区工业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

 

5 2017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6 2017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

 

由于海南省的特殊性,此处不含海南省。

 

二、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趋稳向好态势,但是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关键期,工业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隐忧和挑战。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落,工业企业营运能力下降,回款难度增大以及汽车行业增长显著放缓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经济效益显著回落且行业分化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3%,增速较2017年大幅减少10.7个百分点,仅为2017年1/2见表1,并且利润结构分化严重。

  

1 20142018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

  

从大类上看,2018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1%、8.7%和4.3%,采矿业利润增速是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速的4.6和9.3倍,采矿业利润显著高于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具体行业来看,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9%。依据国家统计局的计算,这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7.1%。

运营能力下降且行业类别与企业属性分化

如果说自2015年以来工业企业有着不错且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话,那么工业企业营运能力表现则不尽如意见表2。从产成品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来看,产成品周转天数由2014年的14.2天上升至2018年17.2天,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由2015年35天上升至47.4天。这表明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增加,回款难度增大。

 

2 20152018年我国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

 

本文进一步分析工业企业运营能力发现,工业企业运营能力呈现行业与企业权属性质分化特征。从行业类别来看,2015年以来制造业运营能力呈现下降的态势,制造业产成品周转天数已由2015年15天增加至2018年18.7天,增加了3.7天,采矿业仅增加了0.5天,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连续4年持平制造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已由2015年的35.8天延长至2018年的49.4天,延长了13.6天,采矿业减少了2.3天,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延长了8.8天见表3。从企业属性来看,国有控股企业营运能力“一枝独秀”,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营运能力不同程度下降。除国有控股企业产成品周转天数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他四类企业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增加了29.9、3.2、2.9和4.9天国有控股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仅延长了0.5天,而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增加了35.4、12.5、13.1和15.8天见表4

  

3 20152018年工业企业按行业和企业类型计算的产成品周转天数

 

4 20152018年工业企业按行业和企业类型计算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

 

汽车制造业增长大幅回落

汽车制造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受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小、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以及外部环境趋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2018年汽车制造业工业增长大幅回落见图72018年,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17年大幅减少7.3个百分点。2018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这也是自1990年以来汽车产量的首次负增长。伴随着汽车制造业生产放缓,汽车制造业效益也出现了回落。2018年,汽车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为2.9%,增速较2017年减少了7.9个百分点利润出现负增长,为同比下降4.7%。汽车制造业出口大幅回落。2018年,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5%,比2017年大幅减少了7.0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入9月份,因中美贸易冲突以及我国汽车最大出口目的国伊朗受美制裁,使得汽车出口市场变数加剧,汽车整车出口数量出现大幅回落。依据海关统计,2018年10月、11月和12月汽车整车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现象,同比分别下降19.2%、12.5%和16.5%。

 

7 20172018年我国汽车制造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产品数量减少的品类大幅增加

2018年,我国在统计的71种产品中有28种产品数量同比减少,比2017年15种产品多出13种产品。其中工业机器人下降速度明显,究其原因除了2017年基数较高之外,2018年下游需求减弱是最主要因素。下游汽车和3C行业需求对工业机器人产销影响较大。2018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5%,较2017年减少6.7个百分点,同时,汽车产量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8年,智能手机产量同比下降0.6%,也是近年的首次负增长。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与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速预测

从国内外经济环境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发展趋稳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019年,我国工业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国际经济环境

2019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较为严峻。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速放缓。2019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将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至3%,较此前预测值减少0.1个百分点。2018年,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平均达52.9,较2017年减少0.4个百分点。分月来看,2018年,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断走低,由年初的54.4回落到年底的51.4从主要经济体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依然存在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来看,2018年,美国PMI保持较高水平,平均达到了58.8,韩国、南非PMI平均水平处于荣枯线下,巴西和俄罗斯PMI平均水平处于荣枯线附近。据世界银行预计,美国2019年的经济增速将从2018年的2.9%放缓至2.5%预计2019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18年的1.9%降至1.6%同时下调2019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预期至4.2%见表5

 

5 2018年国际主要经济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数据来源万得wind

 

其次,全球多边协调机制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频繁“退群”、加征关税、重谈双边协定等行动,引发国际关系失衡和贸易摩擦加剧,而国际合作平台无法对美国保护主义形成有效制约。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连续3年下滑,其中2018年上半年同比减少41%,降幅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1]。全球贸易增速明显下降,过去长期以来担当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贸易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拖累。同时,各64国内外部政治力量冲突加剧,伊朗、俄罗斯、土耳其受到美国制裁,英国脱欧一波三折、意大利预算之争、法国“黄背心”运动、卡塔尔退出OPEC等事件增加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

再次,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率虽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总体表现较为稳定,而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呈现较大波动。伴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强劲,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强劲飙升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阿根廷比索、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菲律宾比索等货币相继大幅贬值,引发资本大量流出和金融市场震荡,产生新兴市场货币危机。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可能在2019年小幅回落。世界银行已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估,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由2018年的3%下调至2.9%。

国内经济环境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趋于明显。从三大动能分析,可知

1.政策支撑,投资增长或将加快

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投资作为“六稳”之一,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相继出台,政策效应逐步释放。2018年10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将加大,预计基建投资将逐步回升。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了支持民企发展6项举措,预计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快增长。

2.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大

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当前新一轮个税改革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减税幅度更大,增收效果较为显著,将支撑消费增长。2018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及《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发布,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趋完善,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3.多因素叠加,外贸增长动能减弱

2018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比上年回落17.2个百分点。虽然2019年有着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但是依然存在许多有利于外贸稳定发展的条件。一是稳外贸政策密集出台。稳外贸作为“六稳”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比如,从2018年8月份起实施海关进出口货物整合申报,提高通关效率2018年11月1日起,提高部分现行货物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办理周期。二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汇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近5.2%,有利于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促进出口增长。

2019年,我国宏观政策将在扩内需、稳外需两方面同步发力,但经济转入持续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基础条件尚不稳固,仍面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传统问题经济发展回调压力较大,经济增速可能略微放缓。

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预测5.9%~6.4%

本文通过国内外经济环境分析,结合时间趋势模型和周期波动模型,加上长期跟踪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认为我国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6.4%的概率较大。

四、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充分体现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发展相结合思想,一方面,扩需求,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

扩需求稳增长

我国扩大需求特别是内需是当前应对工业经济运行中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实现2019年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有效手段。一是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开拓中东、拉美和非洲市场等新兴市场,逐步减少对美市场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贸易风险。二是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加强铁路、公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补齐乡镇道路、城镇污水处理、给排水等领域短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等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四是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在与新动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焕发新活力。以智慧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以先进技术、现代制度、文化创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证券化、品牌化、国际化,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强化质量提升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经济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3]。一是创建“质量标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标杆”创建和典型经验移植推广交流活动,引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实施品牌带动工程。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我国应以创建工业企业品牌为抓手,探索建立品牌培育联盟机构,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推广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及品牌管理知识,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创新发展。三是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实施标准化+先进制造行动,提高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业质量竞争力。加快技术标准研制,提升优势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效供给。围绕质量技术基础保障能力提升,搞好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参与或主导国际、国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实质性减税降费

一是贯彻国家关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有关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二是合理降低用电用气等生产要素成本。深入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建分布式能源,支持新能源发电与用能企业就近就地交易,深化售电侧改革,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强化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监管,鼓励工业大用户自主选择资源方,采取中间供气企业代输的直供模式,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允许和鼓励各地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稳步扩大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试点,清理运输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三是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制造业企业充分用好国家政策性银行优惠政策,积极开拓境外资金渠道支持制造业发展。鼓励银行、商业保理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为制造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鼓励设立中小微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给予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四是合理降低企业社会保险。通过完善财政支付方式综合统筹平衡省级养老保险金,降低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缓解公积金压力。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发挥政府牵线搭桥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以满足不同层次、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其准入门槛,使其能够直接筹得资金。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科学监控企业信用记录、调查、评级等过程,逐步形成“企业守信、社会重信、专业评信、政府征信、机构授信”的新格局。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周期无法准确预判的特点,采用区别于大企业的标准,结合管理者素质、信用信息以及发展潜力等指标,由权威评估机构来客观评估融资风险,以此为银行信贷决策的依据。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自身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信用观念,努力提升企业信用,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提升技术创新制度环境

一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二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三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的支持作用。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为推进国际合作构筑牢固基础。拓展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在强调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管理。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力争建立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的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整体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和服务。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培养造就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和品牌价值实现。三是培养造就一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核心推进作用,充分发挥科研转化、技术开发、业务指导、监督实施和技术改进等工作。四是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满足高质量产品生产和服务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同时,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人才评价和激励,以及人才流动和引进等工作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清泰.全球经济进入分化与博弈新阶段———2018年全球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20191):3-4.

2]黄群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19-03-1309

3]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79):5-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