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5G规模化商用的障碍和关键: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的研究

2020年07月03日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年04期    作者:贺俊 陶思宇 江鸿

内容提要5G是中国在全球形成系统级技术优势的少数领域之一但中国能否在大规模商用的基础上成为5G应用的全球领先市场从而实现由5G技术强国向5G产业强国的跃迁这当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对影响5G规模化商用的主要障碍消费者对5G及下游应用的认知早期市场和领先用户等中国5G规模化商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价格因素并不是制约5G和下游应用规模化商用的主要障碍消费者更关注5G新产品或服务能否提供颠覆性的功能技术成熟度高商业模式清晰的下游应用场景缺乏是制约中国5G规模化商用的瓶颈智能家居车联网远程医疗等2C端的应用领域可能成为中国5G的早期市场男性用户年轻用户和高收入用户更可能成为5G市场的领先用户和早期采用者本文的研究对中国企业和政府推动5G技术商业化和5G生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5G规模化商用大样本问卷早期市场领先用户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企业管理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突破性新兴技术创新的完整过程既是重大科学发现和瓶颈性技术连续涌现的过程也是基于突破性技术的新兴服务和产品被领先消费者和早期消费者所接受购买和使用从而成功实现商业化的过程目前国内有关5G规模化商用和5G下游应用发展的分析多基于预测性的讨论和概念性的分析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基于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对影响5G规模化商用的主要障碍消费者对5G及下游应用的认知早期市场和领先用户等中国5G规模化商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对中国企业和政府推动5G技术商业化和5G生态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借助京东网络平台发放线上问卷调查对象为京东平台用户抽样方式为随机抽样共得到有效问卷25 057份问卷包含17个题项其中13个单项选择题4个多项选择题题目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受访者自然特征5个题目),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年龄和收入水平现有移动网络使用情况5个题目),包括移动网络支付网页浏览等用途5G预期消费行为7个题目),包括对5G网络的期待程度5G移动网络预期支出5G应用预期购买行为等题项受访者来自于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就业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交通建筑和制造业等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0岁53%的受访者年龄介于18~40岁43%的受访者年龄介于40~50岁其余4%的受访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50岁以上从收入水平来看14%的受访者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绝大部分68%受访者收入区间在3 000~10 000元之间18%的受访者为月收入超过10 000元的高收入群体从区域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各个维度看样本具有较好的随机性

①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得到京东金融研究院的支持,特此致谢。

 

5G规模化商用的瓶颈

制约突破性技术和新产品被市场接受的因素通常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新产品尚未经过大规模市场应用和技术持续改进的高频迭代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因而无论是从可靠性稳定性等技术性能的角度还是从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多样化功能的角度新产品都无法形成有效的“经济需要”二是由于前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投入加之初期小批量生产缺乏规模经济高额的成本使得新产品的定价较高造成消费者虽然有“需要”但由于消费能力制约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经济需求”[1]

事实上关于中国5G发展的质疑和争论也聚焦于这两方面特别是对5G高成本的担忧认为5G高成本会制约5G商用发展的观点主要基于5G运营成本高企的事实一是5G网络固定投资成本大幅增加4G时代的1.8GHz相比中国三大运营商获得的3.5GHz和4.9GHz频段的频率基站量会增加一倍据此测算5G基站量将是4G的2倍运营商5G建网主体投资可能将达1.23万亿元4G投资增长68%二是运营成本大幅增加5G带宽约是4G的5倍加之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5G网络能耗的大幅增加根据测算5G设备的电力成本是4G的3倍多

然而无论是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角度分析高价都不是制约中国5G商用的充分条件从供给的角度看中国的5G价格水平并不高2019年10月31日中国三大运营商同时发布5G商用套餐价格运营商5G资费套餐价格从128元起最高为599元流量则从30GB到300GB约合2~4元/GB5G网络单位流量价格并没有比4G网络高从国际比较看中国5G资费几乎是全球最低以目前全球5G用户发展最多的韩国为例三家移动运营商5G套餐最低起步价合人民币325元包含8GB至9GB的数据流量约合36元/GB当用户套餐资费升级至444元时数据流量才能增加至150GB美国提供的15GB的5G流量套餐消费者需要花费人民币约480元左右约合32元/GB均远远高于中国的5G资费水平总体来看中国5G套餐资费水平低于国际主流运营商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消费者对5G网络和应用服务具有旺盛的需求而价格并不是制约中国消费者从4G网络迁移至5G网络的主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84%的用户都对5G时代的到来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期待超过80%的用户表示如果5G网络覆盖了其所在的地区消费者愿意为5G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调研显示见图1),约有54%的用户愿意单月支出额外100元用于5G网络约有27%的用户愿意单月支出额外50~100元用于5G网络也就说约有80%左右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显著高于4G网络的价格开通5G网络服务中国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为5G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说中国消费者向5G迁移的价格弹性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通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低电信行业通常用ARPU值与当地居民的月均国民总收入的比值反映网络相对资费水平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中国三家基础运营商的相对资费水平为1.2%~1.5%显著低于韩国SK1.9%)、日本KDDI2.3%)、美国AT&T2.4%和印度Airtel2.7%这些运营商

 

 

②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收入。

 

以上分析结果对于中国企业和政府有效推动5G市场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这表明既然价格因素并不是制约中国消费者由4G网络向5G网络迁移的主要障碍则价值因素或者说“需求”因素才是影响未来中国5G产业发展绩效的关键运营商和下游应用企业必须能够基于5G高速率低延时大连接高可靠的技术特性开发出能够切实满足消费者现实需要或激发消费者潜在需要的新功能才能够推动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基于此无论是运营商和下游应用企业推动5G消费市场发展还是政府加快推动中国5G规模化商用从而保持中国5G产业领先都应当将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的焦点由价格转向下游垂直应用的培育和创新方面特别是通过开发能够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的“爆品”来带动消费者网络迁移和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最终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和下游应用相互增强的发展格局

启动5G规模化商用的早期市场

随着以“技术知识爆炸”“技术融合”“技术加速扩散”和“技术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来临突破性技术创新具备了创造一个新行业或者毁灭改造一个老行业的巨大潜力掌握突破性创新技术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并通过将技术商业化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然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市场化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也正因此突破性技术的开发者常常并不是突破性技术市场化应用的赢家决定技术优势向市场化优势转化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便是谁能够跨越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鸿沟”识别和创建早期市场[2]技术突破者不能准确识别早期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性质的突破性技术往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突破性技术与其他技术融合到底首先在哪个应用市场爆发企业很难在事前甄别掌握突破性技术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恰当的公司战略和竞争策略如开放式创新尽可能降低早期市场的不确定性其中贴近潜在消费者理解潜在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和政府识别早期市场的重要措施

5G技术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最重要的通用目的技术5G技术通过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可以在智能家居车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云游戏等诸多领域为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创造价值然而虽然以上每一个应用场景都吸引了巨大的技术和资本投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下游应用市场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清晰的商业模式5G大规模商用的“爆点”到底在哪里呢2019年10月31日中国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标志着5G网络商用序幕拉开然而国内运营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数量为800万对比其移动用户总数3.36亿仅占不到2.5%中国移动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量更少仅为673.6万对比其移动用户总数9.49亿占比不到1%5G商用总体上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调查数据显示26 057个回收的有效样本中88%的用户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是4G网络服务而且即使现在处于4G向5G的迁移过渡阶段仍然有少数用户将3G网络作为主要的日常使用网络5G技术催生的场景应用服务还处于初生阶段技术的不成熟普及度的不足对于5G服务早期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然而如果能准确识别早期市场协同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下游应用场景在某些领域的垂直整合迅速吸引和抓住消费者注意并辅之有效的营销策略[3]则有利于中国形成5G商用的全球领先市场从而确保中国5G技术领先向产业先发转化

目前中国5G发展的总体特征是由于5G前期网络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巨大为了加速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分摊实现规模经济提供5G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尽快扩大5G用户基础根据运营商公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量为7.6亿户当月净减少17万户其中相当比例用户转换为5G用户中国信通院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为1 376.9万意味着上千万用户已经具备了使用5G网络的设备基础成为了5G服务的潜在用户另外中国电信2020年的终端目标为销售1.8亿部5G手机6 000万5G终端设备3 600万家庭终端和3 00万台VR终端中国移动则希望在2020年开展3亿项5G业务1亿部5G手机5 000万家庭泛智能终端和1 500万个行业模组发展7 000万5G用户与此同时进入2020年后全国各地的5G商用均按下“快进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19个省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列入2020年重点工作其中有6个省市明确规划了2020年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17.8万个可以看出运营商对尽快扩大5G用户基础具有极高的积极性而中国市场也确实具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

但是受制于5G下游应用场景的技术不成熟和商业模式5G下游应用发展缓慢成为中国5G生态培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发现5G下游应用市场发展的结构性特征调查问卷中加入了有关5G早期市场的题项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无线医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2C面向消费者端的应用和服务是最受网络用户期待的5G产品和服务超过80%的用户都表示对以上4项服务有期待而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2B端面向企业的应用成为领先市场的可能性则相对小可以看出问卷调查结果与不同应用场景的综合商业成熟度高度相关整体上看2C端的应用场景技术成熟度更高2B端的应用场景不仅涉及更加复杂的技术系统而且涉及更加复杂的商业生态培育并受制于法律法规甚至道德伦理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因而发展成为5G早期市场的难度更大以自动驾驶为例虽然各国预期自动驾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中国美国日本等多数国家和机构都预测依托传输速率更高时延更低5G网络的自动驾驶要到2025年以后才能全面实现量产2B端应用较2C端应用更可能成为5G早期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B端商业生态发展成熟的核心是交易型产业平台的形成2C端商业生态发展成熟的核心是创新型产业平台的形成库苏玛诺等Cusumano et al.2019[4]区分了创新平台innovation platform和交易平台transaction platform两种不同的产业平台其中创新平台指的是平台企业与供给端用户基于共同的技术构建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如谷歌的安卓系统或Windows),而交易平台指的是平台企业作为中介或在线市场促进企业或组织分享信息交易多样化产品的平台如谷歌搜索或淘宝)。由于创新平台面临的技术不确定性更大技术复杂度更高创新生态更加复杂——创新平台常常呈现更加多层多平台的产业组织结构如英特尔和微软都是PC市场的平台企业与之相比电子商务平台的生态通常都是单层的正因此创新平台往往较交易平台更难以成功——创新平台主要出现在手机计算机云计算等少数领域而交易平台则出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4]

2 用户期待的5G智能服务

 

5G生态是一个包含了网络运营商云平台终端应用和最终用户等主体在内的复杂的商业生态任何一个参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和能力不足都会制约5G生态的发展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显示目前中国5G规划化商用的障碍在于虽然运营商为了快速分摊前期已经发生的大规模5G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而试图加快5G服务普及的进程但由于缺乏能够吸引多数消费者majority consumer的成熟应用场景所以中国5G规模化商用呈现一定程度“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鉴于此运营商的竞争策略重点不是进一步压低5G网络服务的价格而是着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5G应用服务特别是加强与下游垂直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和协调从而形成能够引导用户向5G网络迁移的应用场景基于中国5G生态发展的痛点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相应地也应当聚焦于促进5G生态中企业的垂直整合加快推动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和管制政策的明晰化催熟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无线医疗VR等2C端应用场景从而促进中国5G早期市场的形成

识别5G商用的领先用户

领先用户或最早应用新产品的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扩散和商业化具有战略意义[5-6]由于新产品在应用初期的技术成熟度较低因而领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向创新者反馈各种改进信息从而帮助创新者加快完善新技术和新产品[5]同时早期应用者能够帮助扩散该新产品有关价格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技术经济特征信息且如果其产生积极的消费体验会促使其他的消费者产生模仿性购买行为[6]克拉特采尔等Kratzer et al.2016等发现领先用户在社会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7]莫里森等Morrison et al.2000也指出领先用户能够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8]是否能够形成数量足够的高质量的领先用户或早期应用者对于突破性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至关重要[1]

与一般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不同基于5G的VR人工智能等信息产品不仅价格相对较高更主要的是这些服务和产品在使用和消费的初期消费者通常都面临较高的技术门槛对此一方面供应商要尽可能设计简单友好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培育识别具有新奇探索精神且具有一定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领先用户和早期采用者是解决这类商业化障碍的必由路径谁可能是未来中国5G服务的领先用户和早期采用者呢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显示从用户的性别结构看30%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不愿意为5G网络支付额外的开支即使5G能够在智能生活等方面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用户体验而仅有25%的男性用户不愿为5G服务支付额外的开支在愿意为5G带来的优质服务支出额外开支的消费者中67%的女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额外支出不超过10元相比之下男性消费者这一占比为52%9%的男性消费者愿意花费50元以上的额外开支来获得更好的5G服务甚至表示只要网络质量足够好增加多少资费都不是问题而只有5%左右的女性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超过50元的额外支出男性用户整体上比女性用户具有更强的支付意愿在中高水平的额外支付上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调查数据还显示50%的男性消费者都期待VR与AR技术的进步和推广相比之下只有35%左右的女性用户对此有期待在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这一应用服务上也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希望使用这一服务的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高出将近15个百分点但在医疗服务这一应用服务上女性用户的期待程度则高于男性因此总体上看男性较女性更可能成为5G领先用户和早期采用者对这种调查结果的可能解释是男性通常较女性对具有新奇性但又有一定技术门槛的高科技产品有更强烈的偏好所以会在AR与VR和自动驾驶上比女性用户表现出更强的消费倾向而女性消费者因为社会分工和家庭角色的原因则对无线医疗表现出更浓厚的消费兴趣

从年龄结构看调查数据显示为了获得更好的5G服务18~26岁成年早期年龄段群体中有27.32%的用户愿意支付10~30元的额外开支这一占比在所有年龄段中为最高26~50岁成年中期消费者中有26%的消费者愿意为之支付10~30元的额外开支占比在所有年龄段中仅次于成年早期用户成年早期消费者在愿意支付额外的10~30元人数占比上虽然只比成年中期的消费者高了约1.5个百分点但是考虑到成年早期消费者在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上低于成年中期消费者其预期的5G服务消费意愿可以说是显著高于成年中期消费者的水平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表现出对新技术更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体验和购买欲望更可能成为5G市场领先用户与年轻人相比可能受制于对自己学习能力不自信休闲时间更加紧张等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用户对于5G服务和应用的兴趣递减

从收入结构看调查数据显示5G推出后30.4%的低收入群体2018年可支配月收入少于3 000元愿意马上更换5G服务而这一比例在中等收入群体2018年可支配月收入在3 000~10 000元之间中为41.2%值得注意的是高达51.0%的高收入群体2018年可支配月收入大于10 000元表示会抢先购买5G服务获得领先的用户体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低收入用户难以成为5G市场的领先消费者呢表示不会马上使用5G的用户群体中38%的消费者认为更快的流量消耗更高的资费阻止了他们放弃使用现有的手机网络相比中高收入群体2018年可支配月收入超过3 000元),低收入群体因为资费太高原因的比例是明显高出的低收入群体中认为高资费会阻碍自己考虑使用5G的用户比例比高收入群体2018年可支配月收入超过10 000元中的这一比例高出约20个百分点有关收入结构的调查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前面的调查结论虽然价格总体上不是制约5G服务扩散的瓶颈性因素但较高的价格确实抑制了低收入群体向5G网络的迁移鉴于此运营商应当提供更加灵活的资费套餐实现针对低收入用户的“精准降费”从而加快实现5G网络规模经济而针对中高收入者运营商竞争策略的重点应当锁定在与下游应用企业强化合作加快开发具有吸引力的“爆品”应用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对5G商用市场的领先用户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结果总体上与既有的理论相互印证即男性用户年轻用户和高收入用户更倾向于成为5G产品市场的领先用户和早期采用者鉴于领先用户对5G商用市场的成长服务应用的推广升级具有战略性的作用运营商和下游应用开发企业应当针对这些用户的消费特征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5G运营商和应用开发企业应聚焦领先用户的需求积极吸取和分析领先用户关于服务和5G应用的预期和体验反馈信息持续优化服务改进产品缺陷改善用户体验形成突破性创新的盈利增长点借助开发领先用户跨越高技术产品商业化的“鸿沟”“研发—反馈”的动态过程中使现有服务和应用在5G市场上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加快推进中国5G商业化应用的政策建议

在华为中兴等一批创新型企业的探索下中国已经成为5G技术强国但中国5G生态的培育发展还需要在聚焦重点和统筹部署两个方面发力基于对中国5G消费市场的分析以及中国5G相关政策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加快中国5G生态统筹发展的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尽快明确加快发展统筹部署中国5G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总体战略基调和顶层设计建议研究制定“中国网络强国战略规划1+X”规划体系即在《中国网络强国建设中长期规划2020—2035》的宏观部署下进一步研究制定《中国5G总体规划》《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VR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强化各项规划和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套按照“网络泛在”的原则统筹推进5G基础设施和下游垂直应用的发展政府在规划建设初期即建立紧密的工作衔接机制促进5G网络与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前瞻性地统一各类基础设施的网络标准为未来的网络应用扩张预留充足的接口和空间形成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合力

二是实施“5G网络先行”战略相对于他国5G技术的优势中国5G的核心优势是基础设施规模优势和市场应用优势中国需提高5G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和质量增强垂直应用孵化效果和产业生态的发育程度借鉴美国废除运营商网络中立如批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通过收购时代华纳而进入网络内容提供领域的经验试点国有运营商民间资本共同投资进入智能制造电力交通医疗等5G应用前景相对明朗的垂直领域开拓运营商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其5G投资动力和能力

三是加快中国5G的商业测试和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G对下游应用的“效率提升效应”和“赚钱效应”从而将5G投资和应用由“概念”“愿景”转化为市场内生动力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试点运营商进入垂直领域鼓励中央企业BAT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华为海尔等技术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加快5G应用集中全国各个环节的5G创新主体和力量在中国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如车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终端智能电网智慧医疗等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依托冬奥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加大对5G商业应用的政府采购力度带动技术攻关树立中国5G商用引领的国际形象

四是尽快消除制约下游垂直应用培育发展的障碍引导早期市场和领先用户的形成目前中国在数字经济的硬件技术方面保持相对的领先优势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字经济竞争不仅是硬件装备之间的竞争更是包括内容和软件在内的整个数字经济生态的竞争能否形成活跃的内容生态能否控制数字经济软件平台这才是未来决定一国数字经济竞争力的根本然而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的数字经济促进政策整体上仍然停留于对硬件研发和生产的补贴对制约中国内容发展和软件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以云VRCloud VR为例经过过去一轮的竞争和洗牌中国VR设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已经大大提升市场结构趋于成熟华为阿里等龙头企业的云服务能力也日渐成熟然而能够提供与硬件装备匹配形成触发VR市场消费爆点的视频和云游戏等内容产品却严重缺乏成为制约中国云VR产业发展的短板建议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大大强化对内容和软件的孵化和支持力度加强内容知识产权保护补齐中国5G生态发展的短板[9]

 

参考文献

[1]莫尔.高技术产品的营销[M].柳卸林,刘涛,胡国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GANS J.The disruption dilemma[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16.

[3]PECHMANN C,STEWART D W.The effects of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on attention,memory,and purchase intention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0,17(2):180-191.

[4]CUSUMANO M A,GAWER A,YOFFIE D B.The business of platforms:strategy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mpetition,innovation,and power[M].New York:Harper Business,2019.

[5]URBAN G L,VON HIPPEL E.Lead user analy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 products[J].Management Science,1988,34(5):569-582.

[6]FRATTINI F,BIANCHI M,DE MASSIS A,et al.The role of early adopters in the diffusion of new products:differences between platform and nonplatform innovations[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3):466-488.

[7]KRATZER J,LETTL C,FRANKE N,et al.The social network position of lead users[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6,33(2):201-216.

[8]MORRISON P D,ROBERTS J H,MIDGLEY D F.Opinion leadership amongst leading edge users[J].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2000,8(1):5-14.

[9]贺俊,江鸿,黄阳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如何更高效[J/OL].财经,2019(23):28-29[2020-04-20].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91021/4622005.shtml.

 

陶思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贺俊,陶思宇,江鸿.5G规模化商用的障碍和关键: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的研究[J/OL].经济与管理研究:1-8[2020-07-02].https://doi.org/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20.04.0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