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与低碳工业化

2017年12月26日来源:IIE    作者:史丹

第六届工业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与低碳工业化

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  史丹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用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不同,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资源不足,环境容量变小,与此同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得到广泛的认识与识同,要求发展中国家走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走传统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工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发展是支撑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尽快赶超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基础,然而,在全球减排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又面临着“生态环境陷阱”,如果只考虑经济上的赶超,而不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就会陷入“生态环境陷阱”,并引发社会问题,最终使经济发展成果损失殆尽。

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源头上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以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为主,二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落后或者缺乏。而这三个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又密切相关,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如果没有政策强力引导,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会落入生态环境陷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三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了人民福址,关系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问题。理论上的正确才能有正确发展路线和方针,中国绿色发展的成效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和管制。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在《“十五”计划纲要》中就开始体现,最初集中在绿色食品生产、绿色消费方式建立等,在后来的三个五年规划,绿色发展的涉及的领域与范围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案为核心,完成了比较系统的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形成包括价值理念、法律制度、产业管制,以及面向全球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架构。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明显的质量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发展趋势, 一些地区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明显的遏制,中国的国际形象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又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是从源头上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绿色发展理论和新型工业化政策基础上,本报告作者结合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理论研究不足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能源转型与低碳工业化是中国工业绿色发展、赶超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作者认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需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即调整工业化赖以推进的能源基础结构,使新型工业化建立在低碳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根据本报告作者的测算,全球低碳工业化刚刚开始,各国低碳化水平差异不大。“补绿色短板”和实现低碳发展是世界各国工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重塑竞争力的机遇。绿色发展与低碳工业化具有天然的联系,绿色发展是理念,低碳工业化是绿色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对中国来说,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推进低碳工业化,可有效地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化解过剩产能、实现由劳动成本优势转向科技优势、品牌优势转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