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目标,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现状,着眼于解决过去依靠土地、人口、资源要素粗放式投入导致的城镇无序发展问题。通过创新要素驱动城镇化的发展,不仅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需求和供给,而且直接决定着城镇化的规模、速度、形态和质量。强调以发展“低能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产业引领新型经济,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构建新型社会,以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新型环境,可以说,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其新型内涵的集中体现。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三大领域,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系。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型城镇智慧化程度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科技管理部门要通过规划引领、资金引导、政策推动等措施,充分将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敦促鼓励全国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原则指导下开展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或改造。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信息手段整合供水、供电、供热、垃圾治理、道路诱导等信息体系,打造协同有序、覆盖全面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全面开展全国“无线城市”工程。加强3G、4G等无线基站建设,加快光纤网络铺设,构架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网络宽带,提高社区、商场、政府机关、公园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WIFI覆盖率,争取“十三五”期间全国地级市覆盖率达到100%,并逐步覆盖所有城市和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为城镇居民构建一个快捷、安全、迅速接入信息世界的通道。制定并完善现有“无线城市”覆盖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无线城市”的建设。
二是推动区域性智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根据不同省市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共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计划若干个区域性智能化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一要建设区域性智能化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建设一批集合城铁、地铁、机场高速、快速公交、公共交通运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一体化的智能化综合枢纽,形成城市交通的综合调度和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机票+免费高铁”等形式的应用服务。二要建设区域性综合能源服务系统,通过在省会、储能丰富的城市、水库等地区建立覆盖全省或全市的综合性能源服务平台。将不同城市供水、供气、供电等信息纳入统一的系统管理中,调节不同城市之间能源资源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完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结合不同类型城市发展需求和方向,加快对城市管道、道路、水源、街道等重点设施和重要区域的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1)建立或完善电力、清洁能源、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改造,搭建城市综合网络监测调控中心。(2)加快城市综合管廊的监控网络建设,形成地上地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体系。(3)充分利用GPS、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创建地理空信息数据库和建(构)筑物信息数据库,对城镇进行全景反馈。(4)加强新型智能交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对车辆、道路的合理引导和有效控制,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环保和有序。(5)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汇聚管道、供水、道路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要素的信息系统,搭建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四是研发并推广一批智慧应用。根据城市信息化进程,在智能化改造较为成熟的领域,加快研发一批普惠化智慧应用,重点针对城市市容市貌、民生设施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研发一批智慧民生APP,如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科技管理应用
联合住房与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充分整合并利用现有各部门的管理系统与资源,研发统一的城镇化规划管理平台,在严格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基础上,发挥科技创新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研发土地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利用科学技术搭建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土地资源性质、地理位置、开发情况等进行实施动态监测、综合分析评价和模拟预测,构建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中心,实现国土资源数据和基础材料共建共享及土地规划利用监测预警、管理办公、土地执法、优化决策等作用的一体化。
二是综合形成城镇化规划管理平台。协调国土资源、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公安等政府部门,通过综合不同领域土地规划系统及资源,形成统一的综合性城镇化规划管理平台。统筹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空间利用、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绿地系统、水系等专项规划,实现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控规全方位、多层次协调。
三是将农村土地利用纳入管理系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土地规划中的利用,优先在有经济条件和政策支持的村镇开展对废弃村落、废置房屋和违法违建行为的预警监测与土地执法等功能,形成一批智能土地利用与规划示范村镇。逐步加强土地规划在统筹生产生活用地空间、协调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三、完善标准化建设,加强科技标准推广应用
一是制定《全国新型城镇发展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人口转移等各个角度,由科技部作为重要参与部门,协调有关部委,尽快制定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可检验性的《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体系》。一是重点加强基础性、通用性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不同类型的城市提供支撑技术和工具,包括管理体系、要求、指南和相关标准,而不涉及城市发展建设方面的具体技术和标准。二是重点加强对城市治理、城市布局和形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绿色建筑建材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相关标准的制定。三是完善现有智慧城市相关标准与其他标准体系的衔接,推进科技创新与城镇化标准的深度融合。
二是重点研究科技创新标准化。厘清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体系,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标准化项目研究力度,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相结合,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经济发展、人口转移、社会消费等指标出发,对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行评价。
三是设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推广标准。(1)注重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加强绿色建筑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等与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产业的标准制定工作;主要加强对企业资质标准、工程建设标准、能耗标准、验收标准、安全标准、技术标准、项目管理标准等标准的制定与完善。(2)建设若干个标准示范区。结合重要产业、重点产品和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技术与标准深度融合,建立若干个全国科技创新支撑城镇化发展的标准示范区,加大扶持力度,布局一批技术标准研发基地、区域技术标准联合创制中心和技术标准研制试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