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人才强国战略五大转变

2023年10月23日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10月24日(09版)    作者:高中华

人才资源是支撑我国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实现民族振兴最重要和最可靠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人才资源储备日益丰富、人才国际交流不断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逐渐完善,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有力推进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人才强国战略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定位、愿景、布局、重心和路径上有了诸多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战略定位从人才优先发展升级为人才引领驱动发展

过去,人才被视作劳动力的一种形式,在定位上是与土地、资本类似的生产要素。在新时代,人才的战略定位不再停留于被动的生产要素,而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动的引领者和驱动者。这种转变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认识:一方面,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人才的创新能力、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科技进步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人才能够主动地适应和引导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第二个转变是战略愿景从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升级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在2020年末“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愿景,其核心目标是在人才数量和规模上与国际接轨。而在新时代,我们的战略愿景转变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不仅要求我国具备更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全球人才的首选归属地,更重要的是,吸引国际顶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个转变是战略布局从区域协同转变为兼具时空双重属性

以往人才布局更多地关注地理分布和区域协同,但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更加直接地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需要形成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示范引领以及诸多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为平台聚集的雁阵空间格局,而且需要基于以阶段性战略优先事项为载体的时间框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在时空双重布局的基础上,力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第四个转变是战略重心从泛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为聚焦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这六支队伍建设齐头并进,转变为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条件相匹配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如当前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主体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第五个转变是战略路径从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人才工作全局转变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格局

以人才工程为牵引开展人才工作的思路相对单一,无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新时代人才工作应更加注重与教育、科技的一体化布局,力求构建全方位、多维度、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新机制。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深度融合教育和科技,才能确保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创新。另一方面,科技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才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在新时代,人才工作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还要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人才、技术和市场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