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强调,做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扩大开放是重要动力,促进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放也是最大的改革。《建议》强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抓住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供需错配问题,才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是制造业受质量、关键技术、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影响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高附加值、生产性、创新性服务业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三是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大、杠杆率上升快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要把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深化国资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实现结构性动态调整;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畅通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十四五”时期,改革开放要迈出新步伐,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第一,要深化国资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建立公平竞争制度。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要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对公益类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系。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要实现更大作为。全面实施内外资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技术和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未来一段时期,要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技术变革机遇,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和研发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显著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缓解企业开展基础研究“起步难”的问题。集中资源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强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加速推进科研供给侧改革。下大力气破除长期存在的“重物轻人”观念,真正做到“科技以人为本”。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科研自主权,给予创新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人头费”比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加快资本和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有机融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形成“硅谷+华尔街”式的创新促进强大激励机制。
第三,要推进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形成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第四,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开放是最大的改革,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扩大货物出口,而且主动扩大货物进口;不仅推动货物贸易开放,而且有序促进服务贸易开放,不仅积极利用外资,而且促进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不仅深化沿海开放,而且积极推动内陆开放,不仅持续推进国内自贸区扩容,而且积极与发达国家建设高水平自贸区。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鼓励、支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行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稳致远,力争《中欧投资协定》尽早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加快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覆盖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蔡昉,陈晓红,张军,李雪松,洪俊杰,张可云,陆铭.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J].中国工业经济,202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