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实体经济“降成本”效果评价

2020年12月24日来源:《财政科学》2020年10期    作者:张金昌 潘艺 黄静

内容提要:实体经济“降成本”效果如何值得评估。本文使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对我国实体经济过去十年的中间消耗成本水平、人工成本水平、融资成本水平、税负成本水平和其他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发现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实体经济成本结构趋于恶化,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税负成本均出现了上升趋势。2015年国家出台“降成本”政策之后到2019年底,实体经济成本结构获得明显改善,税负成本、融资成本出现下降,人工成本、其他成本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新的企业成本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企业成本各投入要素的角度测量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过去十年期间成本结构的变化,对“降成本”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为后续深入研究各生产要素成本降低或上升的原因在度量方法和成本结构的科学描述两个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实体经济“降成本”效果评估成本结构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降成本”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2015)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降成本”工作。从各级政府出台的“降成本”政策来看,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力度很大(傅志华等,2017,2018),各地政府落实执行速度也很快(唐雯,2018;黄橙,2018)。从政策文件来看,银行贷款利率、增值税税率、社保缴费费率等均有明显下调,一些行政性收费项目被取消。这些政策措施是否降低了实体经济成本,还需要用科学的指标和较为完整的数据来证明。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认为截至2019年8月末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易刚,2019),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刘尚希等,2017,2018,2019)通过问卷调查也指出“降成本”效果明显。但比较全面、综合地评价“降成本”效果的文献仍然比较少见。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评价指标的选择没有进行深入讨论和比较,导致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存疑;二是对评价样本和评价内容的选择多以抽样调查或单项统计为主,未能形成完整成本闭环;三是缺乏对企业各成本要素完整的时间序列比较研究结论。有鉴于此,本文首先讨论“降成本”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时间序列选择问题,其次使用过去十年的数据对“降成本”政策出台前和出台后的企业各成本要素进行全面考察,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二、“降成本”效果评价指标和数据选择

从相关文献来看,在“降成本”效果评价方面,学者主要使用了成本费用项目与营业收入之比或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如使用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某个成本项目或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某个费用项目(吴晓华等,2017);或者使用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或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程用文,2016)等指标。使用各成本费用项目占成本费用总额之比指标来评价成本结构的变化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是因为成本费用总额是由成本费用各个项目构成,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使用成本费用科目占营业收入之比指标,它不但能够揭示成本费用项目变化与企业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同时揭示成本费用各个项目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因为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和利润占收入的比合计起来应当等于100%)。

从数据可得性角度考虑,现有研究文献也主要使用了基于利润表统计的成本费用科目数据。这是因为,国家统计局每月定期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数据,它是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统计数据,其中统计科目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企业提供基于利润表的成本费用科目的统计数据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使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自2015年之后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数据,导致“降成本”政策效果评价缺乏可比数据。二是这组数据也不公布企业的有息负债数据,导致用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与负债总额之比所计算得出的企业负债融资成本,与企业的实际负债融资成本(实际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利润表科目中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均是多要素的综合成本,用其和营业收入之比难以解释各成本要素“降成本”政策的效果。利润表数据还存在因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而失真的问题。特别是受连续二年亏损被ST处理政策的影响,上市企业为了不被ST处理而通过出售资产、并购重组、关联交易等手段来调节收入成本科目数据以追求盈利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存在业绩“对赌协议”的企业和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目标的企业,也常常为了完成目标利润而进行收入、成本费用在确认时间上的调整,导致基于企业利润表披露的成本费用科目数据的可靠性存在疑问。国家出台的实体企业“降成本”政策,均是围绕企业各成本要素来展开的,因此必须寻找更加科学、可靠并与国家政策调整口径一致的评价指标。好在企业定期披露的现金流量表数据,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钥匙。

在企业定期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中,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之外,还有现金流量表数据,而现金流量表数据是按照企业投入的各成本要素来分类统计和计量的。在现金流量表中,有“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科目,来统计企业的中间消耗,有“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统计企业的人工成本,有“支付的各项税费”科目来统计企业的税负成本,有“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科目来统计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中,可以统计出企业的有息负债金额,在企业披露的财务费用明细表中,有利息支出金额,使用利息支出和有息负债之比,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负债融资成本。现金流量表还有一个成本费用科目“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主要包括燃料动力、房屋租金、交通运输费等,可以作为揭示企业营商环境、制度性成本、物流成本变化的指标。

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企业成本费用数据,较利润表提供的成本费用数据更加可靠。这主要是因为现金流量表每个科目数据的变化均会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变化,由于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科目之间存在的这种内部勾稽关系,使得企业进行现金流量表数据造假需要同时对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造假,造假使两个报表数据同时满足内在勾稽关系的难度较大,并且现金流量数据和资产负债表数据审计师事务所也相对容易核查。除非恶意造假,企业一般也不愿意调整现金流量表数据,因为投资者太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成本费用科目数据,造假的现实意义有限。

使用现金流量表数据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结构闭环。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减去企业的现金成本“中间消耗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融资成本”“其他成本”之后的余额,是企业的“现金利润”。这些科目之间的“现金收入-中间消耗-人工成本-税负成本-利息支出-其他成本=现金利润”数量关系,是一个确定的恒等关系,这就使得我们没有必须通过大样本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寻求这些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中间消耗”“人工成本”“税负成本”“利息支出”“其他成本”占“现金收入”之比指标,来直接进行成本水平和变化情况评价。

在使用现金流量表数据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时,本文没有计算企业的“折旧、摊销”成本,不计算这一成本费用项目的直觉印象是本文计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存在缺漏。但是,将折旧、摊销等企业不支付现金的成本项目考虑进去,则会产生成本费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这是因为,企业的折旧、摊销等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资本成本)仅仅是一种账面成本,它不是也不需要企业支出现金。它在企业核算利润时从收入中扣除,之后仍然留于企业,和企业的净利润一样,供企业支配使用。其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真实成本,已经在企业的“融资成本”中体现,并且客观上企业所支付的资本成本,就是现金流量表中统计的“融资成本”,如果再将这部分成本单独列示和计算,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因此本文不单独计算和考虑这部分成本。

在评价指标和方法确定之后评价数据选择就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上市企业每年定期披露相关报表数据,国家出台的“降成本”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的,有鉴于此本文选择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用2010年到2019年连续十年的数据进行“降成本”前后的比较研究。截至2019年底,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共有2446家,剔除被ST、*ST、S等数据存疑的企业之后,剩余2264家企业。这2264家上市企业涵盖了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制造业29个行业,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有31个行业,其中“烟草制品业”和“机械设备修理业”2个行业在2020年6月之前未被证监会作为制造业行业统计。

三、“降成本”政策执行前的企业成本结构

wind数据库统计披露的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结果,不难发现在2015年之前的五年期间(以下简称“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结构趋于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工成本占比大幅上升

“十二五”期间人工成本占收入比从2010年的5.73%上升到2015年的8.28%,上升了2.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利润占收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30%上升到2015年的2.78%,上升了1.48个百分点,说明人工成本占收入比例上升的同时企业利润占比也同步上升。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企业人工成本上升速度等于或略低于企业利润的上升速度,使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更加有利于激励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尽管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人工成本的上升并没有伴随企业利润的下降,企业使员工得到更多实惠、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向发展获得了成功,这一点也可以通过企业中间消耗占比的变化可以看出。

(二)中间消耗占比大幅度下降

“十二五”期间中间消耗占收入的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0年的占比77.67%下降到2015年的占比71.27%,下降了6.40个百分点。中间消耗成本占比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相同规模收入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提高,意味着企业在员工、国家、银行和企业自身之间进行新创造价值分配的空间更大,这是因为中间消耗成本占比的大幅度下降为企业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占比的上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来看,“十二五”期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了3.58%(国家统计局未公布制造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说明在中间消耗成本的下降中有3.58个百分点来自于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下跌,那么其余2.82个百分点的中间消耗成本的下降则应当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规模扩张、生产效率改善的贡献。

(三)负债融资成本占比大幅上升

用企业的利息支出与企业的现金收入之比表示的负债融资成本指标,从2010年的1.10%上升到2015年的1.52%,上升了0.42个百分点,按照增长率来计算上升了38.18%(=0.42/1.1)。用利息支出与有息负债之比计算的企业实际利率水平,2010年制造业上市企业平均为4.34%,到2015年上升到5.15%,上升了0.81个百分点,按增长率计算上升18.66%。这一上升幅度,基本上和这一期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上升幅度一致。在2010年10月之前我国商业银行六个月贷款基准利率为4.86%,之后持续上调,到2011年7月上调到6.1%,上升了25%。在2012年6月和7月开始下调,下调到5.6%之后一直维持到2015年3月1日未变,这一利率水平与2010年10月之前的利率水平相比提高了15%。可以看出,企业负债融资成本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调整方向基本保持一致。

(四)税负成本占比有所上升

“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上市企业平均税负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上升了0.32个百分点,从2010年的占比5.04%上升到占比5.36%,占比增长了6.35%。在此期间,主要进行了“营改增”试点,通过“营改增”来降低企业税负。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总额与工业增加值之比计算的工业企业整体税负水平来看,2010年是6.53%,到2015年是5.36%,说明工业企业税负整体水平在“十二五”期间有所下降。但从制造业上市企业披露的企业缴纳的税费数据来看,企业税负水平并没有降低,而是上升了0.32个百分点。

(五)其他成本占比大幅上升

其他成本占比从2010年的5.95%上升到2015年的7.28%,上升了1.33个百分点,其他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增长了22.33%,增速超过了企业收入增速。而企业其他成本的增长主要是燃料动力、交通运输、房屋租金和各项非税收费(如排污费、资源占用费)成本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所致。特别是伴随着房价的上涨,企业缴纳的房租也上涨。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各地水资源费、排污费等的收费标准有所提高。这些因素导致了其他成本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企业的成本结构趋于恶化,主要是企业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税负成本等企业难以控制的刚性成本费用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均出现上升,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但从中间消耗成本占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企业新创造的附加价值占比提升,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功,并为企业其他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加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四、“降成本”政策执行后的企业成本结构

从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披露的报表数据来看,2015年之后(以下简称“十三五”期间)经过各级政府部门“降成本”的一系列努力,企业的税负成本、负债融资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下降,企业人工成本、其他成本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企业的中间消耗成本在继续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说明企业的成本结构得到改善。

(一)负债融资成本占比有所下降

“十三五”期间,用企业利息支出与现金收入之比计算的融资成本出现了下降,利息支出从2015年占收入的1.52%下降到2019年的1.38%,下降了0.14个百分点(而“十二五期间”上升0.42个百分点),降幅为9.2%。用利息支出与有息负债之比计算的企业实际利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波动较大,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是5.15%、4.79%、4.78%、5.08%、5.21%,说明在2016年、2017年负债融资成本有了明显下降,但在2018年、2019年又有所上升。如果用2015年之后5年平均实际利率水平和2015年之前5年的平均实际利率水平比较,则“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上市企业实际利率水平平均值为5.09%,“十三五”期间为5.00%,表明负债融资成本在“十三五”期间确实下降,只不过下降幅度较小。这与同一时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降低幅度并不一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六个月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3月1日为5.35%,2015年10月24日下降到4.35%,在2019年底之前这一水平一直未变,与2015年3月1日相比降低1个百分点,降幅达到28.69%。而制造业上市企业平均实际利率水平只降低了2%(=0.09/5)。说明在银行降息之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并没有同比例下降。

从细分行业负债融资成本变化情况来看,有22个行业的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有7个行业的实际利率水平上升,说明国家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惠及了更多行业。与2015年相比,实际利率水平在2019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的有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1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08%)、汽车制造业(-1.04%),这些行业2019年的实际利率水平分别为6.66%、4.27%、3.90%、4.61%。上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的只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了1.16个百分点。

研究表明,2019年实际利率水平最高的6个行业为其他制造业(6.8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6.6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6.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0%)、造纸和纸制品业(5.6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5.62%),最低的5个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3.8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4.27%)、仪器仪表制造业(4.57%)、汽车制造业(4.61%),负债融资成本在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间相差3个百分点。

(二)人工成本上升势头得到了遏制

“十三五”期间,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只上升了0.4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上升了2.55个百分点),从2015年占收入的8.28%上升到2019年的8.69%。从细分行业来看,人工成本占比上升的有16个行业,下降的有13个行业。人工成本占比上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有纺织业(3.2%)、汽车制造业(2.69%)、仪器仪表制造业(2.3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8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7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22%)6个。人工成本占比下降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有5个,它们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4.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2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18%)。

2019年,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最高的5个行业是仪器仪表制造业(17.9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6.80%)、纺织业(16.63%)、家具制造业(15.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2.97%),还有其它8个行业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超过了10%,它们是专用设备制造业(12.9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63%)、纺织服装服饰业(11.25%)、医药制造业(11.0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49%)、通用设备制造业(10.15%)、食品制造业(10%)。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最低的5个行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2.9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63%)、其他制造业(3.6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4.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03%)。

但是,从制造业各个行业企业的人均工资薪酬(按照企业人工成本与企业职工人数之比计算)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人工成本上升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2015年制造业企业人均月薪酬为8426元,到2019年上升到11846元,上升了40.59%。只是相对于企业现金收入的增长速度来讲,人工成本占收入之比的增幅与“十二五”相比增幅明显下降,“十二五”人工成本占比上升了2.55个百分点,“十三五”只上升了0.4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企业的现金收入增速快于企业人工成本增速的贡献,企业的现金收入在“十三五”期间增长了63.53%,快于企业人均工资的增幅。“十三五”期间,企业现金利润占收入的比例增长了1.98个百分点,明显快于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增幅,说明“十三五”期间人工成本、企业人均薪酬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步,企业向高附加值生产领域转型效果明显。

(三)税负成本占比明显下降

“十三五”期间税负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从2015年的5.36%下降到2019年的4.94%,下降了0.4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7.84%,说明税负成本上涨势头得到了逆转,企业的税负压力减轻。这与各级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直接相关。从细分行业情况来看,在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有25个细分行业的税负水平下降,其中有8个行业的税负水平下降幅度超过了2个百分点,它们是纺织业(-2.91%,为2019年税负成本占比与2015年税负成本占比之差,下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78%)、纺织服装服饰业(-2.74%)、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4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44%)、仪器仪表制造业(-2.17%)、医药制造业(-2.11%)、通用设备制造业(-2.08%)。下降幅度在1%和2%之间的产业有5个。只有4个细分行业的税负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上升,它们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4.22%)、化学纤维制造业(1.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8%)。

研究表明,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税负成本最高的5个行业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7.0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0.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39%)、医药制造业(8.32%)、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8.13%),税负成本最低的5个制造业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24%)、农副食品加工业(2.32%)、其他制造业(2.62%)、化学纤维制造业(2.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97%),说明税负成本在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

(四)其他成本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

“十三五”期间,其他成本占比上升的势头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其占收入的比例从2015年的7.28%上升到2019年的7.55%,仅上升了0.27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情况来看,有16个行业其他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下降,有13个行业上升。其他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下降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有5个,它们是造纸和纸制品业(-18.21%)、化学纤维制造业(-11.7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9.14%)、专用设备制造业(-1.37%)、金属制品业(-1.02%)。上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也有5个,它们是医药制造业(5.51%)、纺织服装服饰业(3.0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3%)、通用设备制造业(1.61%)、家具制造业(1.45%)。在2019年,其他成本占比最高的5个行业是医药制造业(26.03%)、纺织服装服饰业(13.62%)、家具制造业(12.90%)、仪器仪表制造业(11.9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1.72%),占比最低的5个行业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8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30%)、其他制造业(2.9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59%)。

(五)中间消耗继续保持了下降势头

“十三五”期间,中间消耗占收入的比例继续下降,从2015年占收入比例的71.27%下降到2019年占收入比例的69.17%,下降了2.10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中间消耗成本占比上升的产业有18个,下降的有11个,上升幅度超过4%的有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7.37%)、化学纤维制造业(7.0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6.76%)、其他制造业(5.2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4.10%)、纺织业(4.08%)6个。中间消耗占比下降超过4%的行业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8.58%)、专用设备制造业(-7.7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20%)、汽车制造业(-5.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30%)5个。

研究表明,2019年中间消耗占比最低的5个行业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7.87%)、医药制造业(43.3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48.35%)、仪器仪表制造业(49.22%)、家具制造业(54.57%),中间消耗占比最高的5个行业是其他制造业(92.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86.82%)、化学纤维制造业(83.16%)、农副食品加工业(80.4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9.51%)。还有其它5个行业的中间消耗占收入的超过70%,它们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78.8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76.50%)、金属制品业(73.16%)、金属制品业(73.1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2.49%)、汽车制造业(71.48%)。

五、“降成本”政策效果总体评价

“十三五”期间,有11个行业成本结构获得了明显改善,使其现金利润占收入的比例提高幅度超过了1个百分点。在这些行业中,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在2015年亏损,在2019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15年这3个亏损行业占现金收入的比例分别是-8.21%、-3.4%和-0.69%,到2019年其盈利占现金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77%、4.53%和9.68%。另外有6个行业的现金利润占现金收入的比例提高幅度超过3个百分点,它们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9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7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37%)、化学纤维制造业(3.8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78%)、金属制品业(3.08%)。在成本结构改善的行业中,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个行业成本结构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其他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其他成本占比下降幅度均在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成本结构的改善,主要是中间消耗成本占比下降的贡献。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两个行业的成本结构改善是中间消耗成本、人力成本、税负成本、融资成本、其他成本下降综合作用导致。

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成本结构出现恶化,它们是其他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中其他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成本结构恶化主要是中间消耗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导致。纺织业的成本结构恶化主要是人力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导致。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的成本结构恶化主要是其他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导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是中间消耗成本、人力成本、税负成本、融资成本、其他成本上升综合作用导致。这5个行业成本结构的恶化,使行业内企业的平均现金利润下降了2个百分点以上。

总体来看,经过“十三五”时期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的努力,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成本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中间消耗占收入的比例在“十三五”期间下降了2.1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向低消耗、高附加值迈进的趋势是明确的。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上升较快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十二五”期间上升了2.55个百分点,“十三五”只上升了0.41个百分点。税负成本下降了0.42个百分点,负债融资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下降了0.14个百分点(实际利率水平下降了0.09个百分点)。企业的现金利润占收入的比例上升了1.98个百分点。说明”降成本”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改善了企业的成本结构,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了提升。但是,在过去十年期间,其他成本占比持续上升,从2010年占现金收入比例5.95%上升到2019年的7.55%,已经成为排在中间消耗、人工成本之后的企业第三大成本项目。其他成本主要包括房屋租金、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商务活动费用等成本,这些成本的持续上升不利于企业发展,应当在“十四五”期间采取措施重点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0/c_1117099915.htm.

[2]刘尚希,王志刚,程瑜,韩晓明,施文泼.“降成本”:2019年的调查与分析[J].财政研究,2019(11):3-16.

[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三去一降一补”之”降成本”:政策效果及实体经济成本现状[J].经济研究参考,2017(43):3.

[4]刘尚希,王志刚,程瑜,许文.“降成本”:2018年的调查与分析[J].财政研究,2018(10):2-24.

[5]傅志华,赵福昌,石英华,李成威,李铭,黄燕飞,田远.西部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政策评估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7(43):25-41.

[6]傅志华,石英华,韩晓明,景婉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新表现、新问题——河北省调研报告[J].财政科学,2018(10):78-85.

[7]唐雯.湖北省“降成本”政策实施效果评估[D].华中师范大学,2018.

[8]黄橙.供给侧改革下“降成本”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8.

[9]吴晓华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7):3-18.

[10]程用文.关于降低我省企业成本的调查与思考[J].政策,2016(8):49-52.

[11]傅志华,徐玉德,赵治纲,何平,洪金明,夏楸.关于科创型企业成本费用结构的情况调研与分析—基于三省一市的企业调研数据[J].财政科学,2019(12):55-119.

 

潘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黄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张金昌,潘艺,黄静.实体经济“降成本”效果评价[J].财政科学,2020(10):23-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