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

2023年12月15日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23年11期    作者:时杰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强调了技术创新、绿色发展、高质量制造和国际竞争力,这些方面都对国有企业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推动中国工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国国有企业正肩负着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使命。正如李强总理指出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深刻分析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为抓手,保障产业发展安全和不断聚焦核心业务,为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与内涵

新型工业化旨在主动适应与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全过程,将制造强国建设、数字经济和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技术创新、产业变革、高质量发展等都是共同构成了这一进程的关键要素。

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深远的背景和内涵。它代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演进和升级,旨在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和效率的发展方式转变。

(一)背景与演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源于中国长期的工业化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迅猛的工业化,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新型工业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其背景与演进方面具有多重关键特点:

传统工业化背景:新型工业化的演进根植于中国长期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巨大制造基地。这一传统工业化过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

持续挑战的出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环境问题,如污染和资源短缺,以及严重的能源效率问题。传统制造业的低附加值和高劳动力成本也引发了劳动力市场的变革需求。

信息技术与数字化革命:新型工业化的演进背后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革命的推动。这一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市场竞争格局,鼓励企业采用更智能的生产方法,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两化”融合到“两业”融合:演进的关键特点之一是从“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向“两业”融合的过渡。这意味着中国工业化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还要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工业化。

政府引领的战略调整:中国政府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以支持和引领工业升级。这些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产业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

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与演进反映了中国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以及政府采取的战略性调整,旨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演进背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进入新时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新型工业化强调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应用。这包括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和云计算等。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速生产流程,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强调环境可持续性。企业需要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法,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这对于应对环境挑战至关重要,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国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致力于减少环境负担,采用更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鼓励高质量的制造和服务。企业应提供高品质产品,以提高竞争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这需要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质量控制和创新能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鼓励产业升级,将中国制造提升至价值链的高端。这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国有企业需要在不断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中,积极寻求国际市场机会,拓宽全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总之,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强调了技术创新、绿色发展、高质量制造和国际竞争力,这些方面都对国有企业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推动中国工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力量

当前各地国资国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持续深化改革,通过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的20个门类和96个行业大类中,国有经济涵盖94个行业;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经营的业务涵盖19个门类和90个行业大类。主营业务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通信、军工、机械、建筑等国家基础产业领域,其中,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占比均超过90%。国有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等手段,在运营层面大幅提升了资产利用效率,已具备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关键力量的基础。

新时代国有企业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双循环的背景下,需要从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科技创新两个关键方面入手:

首先,国有企业在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和优质资产,包括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通过合理配置这些资源,国有企业可以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有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到具有基础性高新技术领域,支持科技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项目的开展,从而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的安全发展环境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是国有企业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其次,推动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是国有企业在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国有企业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和市场推广。不仅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含量和保障产业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国有企业在双循环背景下的竞争力,还会成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总之,国有企业在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方面的关键作用发挥,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科技创新两个关键方面的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科技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则是国有企业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驱动力。这两者共同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发挥国有企业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作用,具体到国有企业运营层面,关键任务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存量和扩充国有企业资产增量,也就是不断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通过资产利用效率提升打造良性循环:国有企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因此,通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将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一项关键任务。

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为抓手

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可以优化企业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创造更多价值。特别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实现再投资和扩张,从而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资产存量优化和增量扩张。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的多重角色,所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国有企业通常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升其资产利用效率可以有力支撑相关领域的国家战略实施,保障产业安全和推动产业变革。因此,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支撑作用,重要抓手在于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强化党的领导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政治觉悟、自律能力、治理规范性以及合规运营。政治觉悟和自律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理解并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和方向。这有助于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避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战略目标。治理规范性: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能够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规范性。这包括建立透明、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和运营活动都符合法律法规,并遵循道德和伦理标准。组织保障: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坚强的组织保障。这有助于企业高效运营,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监督,确保各级员工遵从国家政策,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朝着国家战略目标前进。合规运营: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有助于确保企业合规运营。这意味着企业将积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以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强化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政治、管理、组织和合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国有企业能够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更好地完成国家战略目标,从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二)技术创新能力是国有企业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相匹配,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大研发投入:国有企业应当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这包括加强自主研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颠覆性技术的关注:国有企业需要密切关注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因为这些技术的出现可能会迅速改变市场需求和产业格局。企业应灵活调整研发方向,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确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保持一致。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仅侧重企业的财务绩效,还包括组织流程改进、服务提升、技术创新等关键指标的考察。这可以促使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科技投入的资产效益与综合效能。持续监测市场变化:国有企业应定期监测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以及技术趋势和新兴市场机会。这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研发方向,以确保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国有企业应将技术创新置于资产利用效率提升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关注颠覆性技术、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和持续监测市场变化,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匹配,从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优化资源配置是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国有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需要从以下四个关键机制分析入手。保障产业安全的战略资源对齐:国有企业应当将资源配置与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发展方向相一致。战略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市场重组和战略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协同创新和成本优化。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国有企业需要培养复合型素质的人才队伍和领先的技术支持,有效提高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和部门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积极创新。

相应而言,优化资源在要素配置层面的对策应重点在这四个方面:关键产业发展与产业安全:国有企业应将资源配置重点放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引领领域,保障未来产业发展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两个市场深化合作,在保障产业安全前提下共享资源和风险。这可以优化成本,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不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提升资源配置灵活性:国有企业不断优化灵活的资源配置机制,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资源的分配,以取得发展的先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投资于员工培训和招聘领军人才,培养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资源配置的监督与评估体系,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四)根据不同企业性质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工业化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在提升资产利用效率方面可以采取多层次的战略,满足不同性质企业的市场需求。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其性质和产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不同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市场竞争和发展机会,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以提升其资产利用效率。战略性布局和差异化策略:国有企业可以采用战略性布局和差异化策略,加强在关键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这可以包括能源、资源、粮食等重要领域,以强化其在这些关键领域的竞争力和保障水平。通过深度参与和布局,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安全需求。国有企业在提升资产利用效率方面需要根据其自身性质和市场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这包括战略性布局、差异化战略以及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资产利用效率和竞争力。

(五)切实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一是强化财务监督,着力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具体措施上,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和核实,确保财务信息的合法合规;还应积极开展财务违规行为的调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操作,减少资源浪费和投资风险。二是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数据的合规性和透明度。监管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企业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财务报告;还应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可信度,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三是完善内部审计和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内部运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在具体措施上,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还应独立开展内部审计,确保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以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四是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识别、评估和应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各类风险;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内部流程的合规性和高效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优化风险管理。

 

时杰.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J].现代国企研究,2023,(11):14-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