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树立新发展理念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019年11月19日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11月15日总第502期    作者:周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明确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和重要举措。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快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大整合、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乡村产业大振兴,是全国各地“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使乡村产业振兴有序顺利推进并取得实际成效,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突出特色,坚持产业适度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

一要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不要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地方特色就是地方的比较优势,既包括与周边其他乡村相比,本乡村在资源、环境、区位、要素、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等方面所独有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也包括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所独有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突出地方特色就是要利用并发挥本乡村的独特资源和要素比较优势,发展能使本乡村独特资源要素发挥最大效用的产业或产业链环节,因特招商、因特创业、因特兴产。如农产品原材料丰富的乡村,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生产优质特色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率和附加价值;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可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空置住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养老养生等产业;靠近大都市圈、交通条件好的乡村,可大力发展乡村一日游、“农家乐”餐饮服务及绿色农产品交易等相关产业;等等。只有根据本地优势进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差异化发展,厚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障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不顾自身独特的资源要素优势,盲目跟风发展社会热门的投资行业或模仿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不仅容易埋没自身发展优势,还可能由于同质化发展导致过度竞争,影响乡村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产业适度集聚发展,不要过于分散或过度集中。产业适度集聚发展可以降低产业发展的管理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获得产业分工协作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同时避免产业规模过小或过大、过于集中带来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这条经济学规律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常常被忽视。20世纪80年代,不少地区在发展乡镇企业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结果因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当前,也有部分地方片面强调“一乡一业”“一乡一品”甚至“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殊不知这样过度分散的产业布局无形中将加大产业发展的协作成本与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到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妨碍乡村产业振兴。与上述产业布局极端分散的做法相反,有的地方则不顾本市本县内各地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性,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看似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实则华而不实。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发挥本地不同乡村的特色资源优势,也极易受到单个产品市场容量有限的不利制约,其结果只能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受阻,劳民而伤财。

三要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不要就农论农。振兴乡村产业,必须坚持产业融合的方向,鼓励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产业形态之间及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农业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体验、养老等结合起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而不要就农论农,局限于“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农村的功能就是提供初级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农业与加工、销售脱节,与旅游服务割裂。

从全国各地的经验看,目前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该重点鼓励以下几种融合方式。第一,农业系统内部种养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进行立体种养、循环种养、林下种养,实现农业内部种养产业间的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第二,依托本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原则,统筹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加快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收储、物流、销售等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增值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第三,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将农业农村的田园风光、农耕文明与自然景观等资源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利用农业新的附加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休闲业态,实现乡村与城镇的互动、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第四,突出创新驱动,深化技术融合。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化、智能化相关工程,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电商农业、功能农业、创意农业等,丰富乡村产业融合业态类型,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四要处理好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发展的关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不要走不惜资源环境代价的老路子。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护好乡村绿色的山水林田湖就是保护和发展农业农村生产力,就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金山与银山。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不惜资源环境代价的粗放发展虽然可以带来短期经济快速增长,但不可持续。随着环境污染与资源耗尽,人类生存也会遭受严重威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牢固树立并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摆在突出位置,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自然风貌。选择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说不。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畜禽粪污、废弃农膜等垃圾的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