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ESG沉默的诱因、后果与治理

2025年01月17日来源:《研究与发展管理》网络首发CNKI:2025-1-7    作者:肖红军 丁凤茹

摘要ESG沉默(ESG hushing)是一种ESG异化现象,具有故意回避或减少ESG承诺和行动的表现,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学术界对ESG沉默的关注比较缺乏,现有少量研究多集中于绿色沉默,未能充分揭示ESG沉默的概念界定、驱动机制、影响效应以及治理策略。本文从ESG沉默的概念界定出发,明确其本质是企业ESG战略连续体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是回避或减少ESG目标承诺、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基于“驱动因素—影响效应—治理策略”的逻辑,本文对ESG沉默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构建ISV模型,将ESG沉默的驱动机制归纳为三个核心因素:制度压力、主动性战略和管理者价值认知。进一步,探讨了ESG沉默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ESG生态的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企业ESG行为的完整过程,提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策略,旨在提升企业ESG实践的积极性和沟通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ESG沉默的理解,完善相关治理理论,为推动全球ESG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ESG沉默;异化现象;ESG沟通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路径选择研究”(批准号20&ZD07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数字科技伦理监管制度调查研究”(GQZD2023009);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企业管理优势学科建设项目(DF2023YS25)。

 

0 引言

近年来,ESG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企业和投资者开始意识到ESG对企业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ESG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大量“漂绿”(Greenwashing)、“洗碳”(Carbonwashing)、“可持续发展目标洗涤”(SDG washing)等ESG异化现象。目前最受关注的异化现象是“漂绿”,即企业和金融机构在ESG相关报告中夸大环保议题方面的付出与成效的行为,这一现象已成为全球各国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另一种与“漂绿”截然不同的ESG异化现象—ESG沉默(ESG hushing),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突出。一些企业选择以一种更安静的方式进行ESG活动,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努力工作”以提高绿色绩效,但不愿意交流这些成就。ESG走向另一个极端,ESG沉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瑞士碳金融咨询公司南极点(South Pole)在2024年发布的净零报告《Destination Zerothe state of corporate climate action》,在接受调查的14个主要行业中,有9个行业在减少其气候沟通。特别地,环保服务行业约88%的受访者承认正在减少有关气候目标的传递,尽管93%的受访者声称企业正在按计划实现净零目标。

ESG沉默并非一个中性或无关紧要的行为。从企业角度来看,ESG沉默抑制企业ESG实践的动力,降低员工参与度和忠诚度,进一步可能削弱企业长期声誉和社会合法性。从行业角度来看,ESG沉默阻碍ESG实践模式的经验交流,限制ESG领域的知识共享与创新,进而抑制行业内ESG表现的协同发展与整体提升。从社会角度来看,ESG沉默加大利益相关者对企业ESG目标和绩效的核查难度,弱化ESG承诺和披露的溢出效应,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尽管ESG沉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带来的影响仍然具有消极性。但目前学术界对ESG沉默的关注比较缺乏,现有的少量研究主要聚焦于绿色沉默。绿色沉默指企业故意避免传达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现有文献主要围绕绿色沉默的动因及其行为影响展开探讨。程宏伟等将绿色沉默的动因归为环境诉讼抑制、道德风险抑制、成本支出抑制等。ETTINGER等(2021)强调,沉默也可能源于客户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足。从绿色沉默行为影响来看,绿色沉默不仅剥夺企业绿色信息披露的好处,而且阻止或延缓其他企业学习和模仿沉默的绿色企业,扼杀亲社会行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现有绿色沉默研究主要聚焦于环境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尚未全面覆盖ESG(环境、社会、治理)各维度的沉默行为及其深层动因,对ESG沉默的系统性研究仍显不足。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一是对ESG沉默的概念内涵进行明确界定,拓展绿色沉默的研究边界。对ESG沉默的概念界定,囊括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维度的“做多说少”和“做少说少”行为,弥补了绿色沉默研究聚焦环境单一领域的不足,丰富了企业ESG实践中的沉默特征。二是构建了多维度的ESG沉默驱动机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ISV模型,从制度压力、主动性战略和管理者价值认知三个层面揭示ESG沉默的驱动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框架,为理解ESG沉默的深层动因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深入探讨了ESG沉默的多层次影响及治理策略。本文从企业发展、ESG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等多层面刨析ESG沉默的负面效应,为研究ESG沉默的系统性影响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同时,基于ESG行为全过程,本文提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策略建议,为提升ESG实践的积极性、沟通的一致性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

1 ESG沉默的概念

“沉默”意指“默不作声,不说话的状态”。沉默的行为特征是没有言语,提供的行为线索相对比较模糊。在组织情境中沉默行为指“明知道企业存在问题员工却选择保留自身观点”的行为。组织沉默(Organizational Silence)难以察觉,阻碍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限制组织的决策和学习能力。组织沉默集中表现在评价领导或同事能力或绩效、企业的战略规划、改革或发展以及企业制度等方面。随着绿色议题的不断丰富,沉默行为也逐渐扩展至绿色议题领域。在学术研究中,绿色沉默的概念可以追溯到DELMAS和BURBANO(2011)的研究,其将不宣传环境绩效的企业称为沉默的绿色企业与棕色企业。FONT等(2017)正式提出绿色沉默的概念,指企业故意不向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披露其可持续发展信息。绿色沉默侧重是否公开信息,而较少涉及企业内部的资源分配、管理实践。此外,由于绿色沉默早期研究的侧重点和实践应用的局限性,“绿色”关注偏向环境维度,导致该概念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未能全面覆盖ESG议题。

ESG沉默由绿色沉默延展而来。基于绿色沉默的概念,ESG沉默是企业故意对ESG保持沉默,做多说少和做少说少,回避或减少ESG目标承诺、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以规避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关注。不同于绿色沉默,ESG沉默涉及E、S、G三个维度,表现为企业在整个ESG行为过程中对ESG相关议题的回避。具体来看,这一概念清晰地界定出ESG沉默四个方面的内涵。

1)ESG沉默本质是企业ESG战略连续体的组成部分。ESG战略是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上采取的系统性决策和行动框架。企业的ESG战略可视为一个战略连续体,依据是否积极开展ESG实践及是否保持实践与沟通一致,划分为三种类型:漂绿、合意ESG和ESG沉默。这些类型反映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不同战略路径,并呈现动态演化的特征。

合意ESG位于ESG战略连续体的中间,指企业在积极践行ESG理念的同时,保持ESG实践与沟通的一致性,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想实现。漂绿和ESG沉默位于ESG战略连续体的两端。其中,漂绿位于ESG战略连续体的左端,指企业为提升形象、吸引投资,虚假或夸大自身在ESG领域,尤其是在环境相关议题上的投入与成效。漂绿本质上是一种投机的战略,以短期利益为导向,通过欺骗性手段塑造“绿色”形象,缺乏真实性与透明度。ESG沉默位于ESG战略连续体的右端,指在“好人难做”的复杂情境下,企业故意回避或减少ESG目标承诺、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以规避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关注。ESG沉默是企业在与利益相关者进行隐性博弈时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企业在ESG议题上的战略回避和防御。企业选择ESG战略时,需考量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企业资源能力之间的匹配度,以确保所选战略既符合企业目标,又适应其资源条件。

2)ESG沉默包括“做多说少”和“做少说少”两种行为。基于企业ESG实践与ESG沟通两个维度,可将企业ESG行为概念化为四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见图1),这四种类型揭示了企业ESG实践与沟通之间一致性或不一致性的多样化组合。

1 基于ESG沟通-ESG实践的企业ESG行为划分

 

当企业积极开展ESG实践,并进行真实且充分的沟通时,属于“既做又说”;当企业虚假或夸大其ESG实践时,属于“做少说多”;当企业在ESG实践和沟通上均回避或减少时,属于“做少说少”;当企业开展ESG实践,但故意减少或回避相关沟通时,属于“做多说少”。ESG沉默聚焦于企业故意回避或减少ESG实践或沟通,包括“做多说少”和“做少说少”两种类型。具体来看,“做多说少”的ESG沉默表现为企业ESG实践与沟通的脱耦,通过减少沟通来降低ESG形象的曝光度,以缓解外部压力。在极端情况下,企业甚至可能采取“做多不说”的方式,即开展ESG实践,但完全回避沟通,以规避过度关注及潜在风险。“做少说少”的ESG沉默表现为企业在ESG实践与沟通上的双重回避,具有低参与、低沟通的特征。该行为反映企业基于主观意图,故意减少ESG实践和沟通,以规避外部关注和责任履行。在极端情况下,企业甚至可能采取“不做不说”的方式,即完全不参与ESG实践,且避免任何相关信息的沟通,以最大程度降低开展ESG实践的潜在风险。

3)ESG沉默的主要表现是回避或减少ESG目标承诺、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企业的ESG实践通常遵循“意愿—行为—绩效”的渐进逻辑,ESG沉默的不同表现可从意愿、行为和绩效三个层面加以解释。意愿层面,意愿体现为企业践行ESG的理念、承诺和目标,ESG目标可视为其意愿的载体。ESG沉默表现为企业回避或减少ESG目标,尤其在环境(E)领域。依据企业ESG目标设定和沟通的透明度,目标回避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未设定目标且不沟通、设定目标但不沟通、以及降低目标后再沟通。行为层面,ESG沉默表现为企业回避或减少ESG实际行动,弱化ESG相关活动中的资源投入。依据企业ESG投入程度,弱化行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选择性行动和完全不作为。绩效层面,由于外界难以直接观测和评估企业的ESG绩效,ESG沉默表现为企业回避或减少企业真实ESG绩效的沟通,弱化利益相关者对其ESG绩效的感知。依据企业ESG沟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削减沟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包括选择性沟通和完全不沟通。

4)ESG沉默的目标是规避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对企业ESG的关注。通过回避或减少在ESG目标设定、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方面的透明度,企业规避外界对其ESG目标承诺、实践情况和绩效结果的直接评估,减少因目标未达成、实践不足或绩效不佳引发的负面评价及监管审查,从而缓解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对其ESG表现的过度关注与不必要的干预。因此,ESG沉默的目标是规避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对企业ESG的关注,避免因ESG行动不足或与预期不一致而引发潜在风险,反映企业在应对多方利益相关者压力时的回避性策略。

2 ESG沉默的驱动因素

企业会根据特定情境以及企业规则、资源和关系调节注意力聚焦,有选择地聚焦并投入资源到对现阶段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域,从而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和战略选择理论,企业ESG沉默的驱动因素可从制度、组织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对应外部制度压力、内部战略选择和管理者价值认知的不同路径。基于这三种路径,本文提出了一个多维驱动模型,即ISV模型(Institutional-PressureStrategic-Choices and Value-Perception),该模型将ESG沉默的驱动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外部制度压力维度、内部战略选择维度和管理者价值认知维度,揭示了企业在ESG实践中的复杂行为逻辑。

2.1 制度压力驱动

从制度层面看,组织面临外部利益相关者施加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压力。ESG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透明度,提供企业可持续实践和绩效的评估依据,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然而,企业可能通过回避或减少ESG实践与沟通,借助信息缺失或模糊化规避制度压力,避免在难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时遭遇合规或声誉风险。因此,ESG沉默可视为企业对外部制度压力的被动应对策略。

2.1.1 正式制度压力

正式制度由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其他权力机构制定,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ESG实践和信息披露。然而,随着制度要求日益强化,企业在ESG领域面临更严格的监督和审查,“漂绿”指控和环境诉讼风险显著增加。各地区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跨地区合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ESG反对者基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对ESG的合理性、合效性和合意性进行否定和批判,直接影响ESG发展态势。以美国为例,“反ESG”运动势头猛烈,撤资法案和ESG禁令进一步加剧企业ESG实践面临的制度压力。制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迫使企业保持策略性沉默,以更加谨慎的方式参与ESG实践,规避合规风险。事实上,ESG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制度短板,尤其是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不仅增加了企业合规的难度,也可能导致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足。制度的碎片化与不完整性使得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ESG信息披露可以仅优先考虑ESG的“E”指标,而其他指标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披露,在零沟通和充分沟通之间进行选择。

2.1.2 非正式制度压力

非正式制度环境作为企业行为的重要规范与治理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ESG沉默不仅受到正式制度压力的驱动,还受到公众、媒体等利益相关者施加的非正式制度压力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大众倾向于使用与过去不同的方式解读企业ESG表现,往往宣传越积极的企业越容易被大众拿着放大镜进行审查,可持续发展信息沟通不是所有企业都明确有效或必不可少的营销策略。当面临舆论压力或声誉风险时,企业可能会采取沉默行为,以避免加剧负面影响。例如,TAO(2024)在研究中韩两国影响企业绿色决策的因素时,发现声誉风险促使企业表现出保守主义,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企业可能会选择沉默,回避公开讨论或采取行动。此外,“反ESG”运动通过舆论媒体的宣传,已显著影响企业的ESG发展态势。即使企业仍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实践,为避免陷入政治漩涡或声誉危机,许多企业选择回避ESG,以防成为反对者的攻击目标。

2.2 主动性战略驱动

从组织层面看,企业的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其ESG实践的投入水平及实施效果。由于资源和能力约束,企业需要平衡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往往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优先级和可用资源进行筛选,优先聚焦关键议题并制定战略,难以全面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在此情境下,ESG沉默受企业主动性战略驱动,旨在防止资源过度分散而影响核心业务运营,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减少与主要财务利益相关者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上的分歧。

2.2.1 核心业务保护

从短期来看,ESG实践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且其成果转化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尚未或初步探索ESG实践的企业而言,部分企业出于对核心业务保护的考量,选择通过ESG沉默规避资源分散对其核心业务运营的负面影响。企业保持传统的运营方式,专注于核心业务,利用传统投资者高度重视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形象,推迟ESG决策,直至无法回避时才做出响应。此外,ESG沟通存在降低产品质量的道德风险,当企业积极披露ESG信息时,大众可能将其与产品质量或功能的妥协关联,从而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不仅可能降低可持续消费,还可能损害品牌信誉、品牌资产及品牌态度。为规避资源分散对核心业务运营的影响,资源匮乏的企业更倾向于“做少说少”的ESG沉默行为,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以期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2.2.2 不确定性管理

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企业通过主动回避ESG实践和沟通来减少风险。对于ESG实践已见成效的企业而言,公开披露的ESG信息会创造一个新的绩效参考点。若ESG绩效未达预期,企业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批评,并且可能比没有绩效参考点的企业损失更大。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ESG实践的期望提高,企业在利用ESG实践和沟通建立竞争优势时,必须确保其ESG绩效优于竞争对手,并获得充分的信任。然而,受资源和能力约束,企业难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转化为实践,并在ESG实践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企业担心竞争对手在ESG实践的某些方面做得更好,即使竞争对手并未宣传其ESG绩效。这种担忧使得企业主动回避ESG实践和沟通,以掩饰自身ESG实践不足或普遍性的问题。而ESG绩效良好的企业已经从ESG实践中受益,ESG沟通产生的外在激励甚至可能被视为一种威胁,过多的ESG沟通会将企业暴露于大众舆论和监管审查的“聚光灯”下,被期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增多反而会增加企业自身发展不确定性。

2.2.3 利益相关者协调

即便企业对自身的ESG目标充满信心,仍可能选择沉默,以减少利益相关者的抵触。特别是面对主要财务利益相关者(如客户和投资者)的诉求,企业主动选择ESG沉默,以弥合其内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主要财务利益相关者期望之间的差异,减少潜在的冲突。尤其是企业在社会(S)和治理(G)领域的表现未达预期时,ESG沟通可能遭遇追求短期利润的利益相关者的抵制,认为企业未能优先考虑其利益。例如,企业可能选择不公开慈善捐赠,以避免未能满足员工或投资者期望时引发的质疑和不满。同时,ESG信息的透明度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ESG绩效较差时。ESG承诺和披露可能被视为一种负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能将其视为额外成本。因此,企业出于对主要财务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回应,主动保持ESG沉默,避免与主要财务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尤其是在利益相关者认为ESG可能损害其利益或偏离主流价值观时。

2.3 管理者价值认知驱动

从个人层面看,管理者价值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在ESG议题上的战略选择。ESG实践和沟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可能存在“沉没成本”,影响短期绩效。管理者对ESG理念认知不足时,因过度关注短期财务目标,可能选择在ESG领域保持沉默,忽视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管理者价值认知驱动ESG沉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管理者对ESG理念的认知不足,未能充分意识到ESG承诺和披露的必要性。管理者不认为ESG承诺和披露可以产生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担忧ESG承诺和披露不足可能对企业价值及自身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其二,受短期主义影响,管理者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收益明确的短期项目,忽视长期可持续性目标。部分管理者考量ESG实践需额外成本且短期难以获益,为维持企业生存表现出短视行为。其三,面对不确定性时,管理者倾向于ESG沉默,以减少外部关注、规避风险并缓解竞争压力。尽管ESG沟通有助于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但可能引发利益相关者的过度关注。相比之下,ESG沉默有助于减轻因未能履行ESG承诺或不良行为曝光而引发的外部关注与风险,特别是对于存在腐败等问题的管理者而言。ESG沉默可以减少同行学习与模仿,避免行业平均水平的提升,从而缓解竞争压力。在ESG探索阶段,管理者由于对ESG理念的认知不足,在评估ESG实践和沟通的利弊时,更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企业在ESG实践和沟通方面沉默。

2.4 ESG沉默驱动因素的国际比较

尽管ESG理念已广泛认同,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度环境、战略选择和管理者价值认知差异,企业在ESG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各异。在制度压力与认知约束的共同作用下,如何平衡核心业务保护、不确定性管理与利益相关者需求,成为理解ESG沉默的关键。欧盟、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ESG发展的典型代表,分别体现了强监管、政治化和初级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比这些地区的ESG沉默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不同制度背景下企业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深化对ESG沉默驱动机制的理论认知。

欧盟作为ESG理念的先行者,通过法律和政策推动企业ESG实践与信息披露规范化,但强监管使得企业过度暴露于公众舆论与监管审查的“聚光灯”下,提高企业的合规风险与成本。此外,企业面临的利益相关者诉求增加,导致企业发展不确定性上升,从而在战略选择驱动下出现ESG沉默。与欧盟不同,美国的ESG发展受到两党竞争和市场导向影响,尤其是“反ESG”运动的兴起,企业愈加谨慎,趋向于避免披露ESG目标和行动,以减轻来自外部的制度压力。此外,短期主义驱动下,美国企业更关注财务绩效,削弱了长期ESG投资支持。中国的ESG实践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ESG发展以政策驱动为主,但资源和能力约束使企业优先保护核心业务,回避高成本、低短期回报的ESG项目。在管理者层面,由于ESG理念认知不足,部分管理者更倾向于减少目标承诺与绩效沟通。

通过对欧盟、美国和中国ESG沉默驱动因素的比较分析可见,制度压力、战略选择与管理者价值认知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各经济体的ESG沉默既受到共性驱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特定情境变量的制约。从外部的制度压力到内部的战略选择和管理者认知,驱动因素逐层作用于企业的沉默行为,呈现出不同经济体在应对ESG沉默时的独特路径。

3 ESG沉默的影响效应

3.1 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3.1.1 引发企业的合法性和社会认可危机

从全球视角来看,尽管ESG的发展在美国面临一定阻力和挑战,但随着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ESG推进工作总体保持稳步发展。全球性组织和各国(地区)都在积极参与ESG标准制定,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促进和规范ESG发展。ESG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回应外部监管要求的手段,更是企业增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提升信任的关键。短期内,ESG沉默通过转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ESG的关注,缓解利益相关者的无端猜忌,并降低监管审查和诉讼风险。但从长远来看,ESG沉默加剧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者的知情需求未得到满足,逐渐激化其对企业沉默行为的关注与质疑。尤其是对于ESG实践高度关注的利益相关者,ESG沉默易引发信任危机和消极认知,削弱企业形象。此外,ESG沉默会弱化企业在ESG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限制其在行业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全球ESG信息披露标准的日趋严格,企业持续保持沉默会威胁其长期积累的声誉,面临失去合法性和社会认可的风险。

3.1.2 降低员工的参与度与忠诚度

员工是企业ESG实践的重要驱动力和执行者。ESG沟通能强化员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身份的认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自觉遵循和追求ESG目标,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尾部风险。例如,员工对企业绿色身份的认同能够激发其绿色创新动力,促进其在可持续实践中的更高投入与积极性。ESG沉默削弱员工的内在动力,降低其在ESG实践中的参与和执行力度。员工期望企业关注员工福利、健康和社会福祉,然而ESG沉默导致企业ESG实践与员工获得感之间产生差距,削弱了员工的忠诚度。同时,信息的不透明性使员工在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时难以判断信息传达的方式与内容,进一步影响员工的敬业度与参与度。

3.1.3 损害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与合作

ESG实践依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尤其在双方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协同效应可以提升实施效果。然而,ESG沉默行为可能与利益相关者推动的ESG目标相冲突,削弱信任基础与协同效应,限制ESG实践的效果,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期价值增长。而且,投资者和消费者往往对夸张的沟通印象深刻,公开的ESG信息会向外界释放可持续发展信号。ESG沉默削弱了企业吸引注重ESG或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能力,也降低了从政府部门获得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影响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此外,ESG沟通不仅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基础,还能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企业更加重视实质性ESG实践,从而在经济回报、市场竞争力、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方面受益,这种积极效应不应被ESG沉默的企业低估。

3.2 ESG生态的影响

3.2.1 降低ESG评级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由于ESG实践涉及多维度因素并且动态变化,其在辨识和评估过程中存在显著困难。作为评估ESG绩效的工具,ESG评级通过分析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综合反映其管理ESG风险和可持续经营的水平,这些信息来源包括ESG报告、年报、公告、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权威媒体发布的专业资料,以及企业主动上传的相关内部文件和补充材料。ESG沉默行为降低了ESG信息披露的质量与透明度,增加了评级机构核查企业ESG目标与绩效的难度,加剧ESG评级分歧。ESG沉默降低ESG评级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而可能干扰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影响资本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估。

3.2.2 抑制ESG投资市场规模扩张

根据现代信息经济学的观点,由于交易双方彼此没有足够的信息,市场价格不能正常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导致资源错配。ESG沉默加剧企业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透明、全面的ESG相关信息,容易被虚假或误导性的ESG信息诱导做出与其价值观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或者支持不具备可持续成长能力的投资标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显著增加了ESG投资的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投资者难以基于公开的ESG绩效评估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引发对ESG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益可行性的质疑,进而削弱了投资者对ESG市场的信心。若ESG沉默持续,可能会抑制ESG投资市场的规模扩张,严重威胁ESG生态的发展。

3.2.3 加大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

ESG沉默显著增加了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和成本,限制其对企业ESG表现的全面评估。这不仅削弱了对企业ESG实践的有效监督,也难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尽管现行的监管框架和信息披露标准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ESG实践的规范化,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较多困难与挑战。不同地区间政策的差异以及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使企业在信息披露上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披露其ESG绩效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ESG沉默导致监管机构难以采用一致的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监督,进一步增加了合规监督的难度和成本。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监管机构如何在严格监管与灵活激励之间平衡取舍将成为未来规则制定的关键挑战。

3.3 对社会的影响

3.3.1 削弱利益相关者识别负责任企业的能力

ESG沉默加剧企业ESG实践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践行ESG的不确定性,削弱利益相关者识别负责任企业的能力。公众对企业ESG实践的关注日益增加,但整体认知度仍显不足。消费者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在评估企业ESG声明时,更多依赖表面线索,如ESG标签、认证标志和品牌声誉等。“漂绿”的企业可能会利用这一点,使用表面的线索宣传企业产品的可持续性,即使企业产品并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未产生ESG方面的积极影响。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具有ESG标识或品牌声誉的产品,ESG沉默导致利益相关者更加难以识别和选择真正对社会负责的产品,直接导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

3.3.2 减少ESG的价值创造

ESG沟通有助于发挥ESG实践的协同效应,而ESG沉默阻碍了社会和环境负责任做法的传播,减少了ESG的价值创造。具备优秀ESG实践的企业可以作为榜样,推动供应链上下游提升ESG能力,并鼓励其他企业借鉴成功案例应对实践中的难题。ESG沉默企业阻碍了ESG实践模式的经验交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各自独立管理其ESG实践,不仅增加管理ESG风险的成本,而且不利于推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同时,ESG沉默的企业不会被视为榜样,缺乏榜样作用的企业难以激励同行及合作伙伴采纳类似的ESG实践,产生“连锁反应”。ESG沉默导致企业或行业之间错失协同创新的机会,不利于ESG实践的协同改进,限制了ESG实践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3.3 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

ESG沉默不仅削弱了ESG承诺和披露的溢出效应,还限制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良性竞争和经验交流,进而可能阻碍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进程。ESG承诺和披露具有溢出效应,企业ESG实践可直接影响消费者,激发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而ESG沉默扼杀了可持续运动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此外,ESG沉默会触发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淡化企业落实ESG目标,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更重要的是,ESG沉默具有同群效应,会减少其他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压力,尤其是ESG实践已经落后的企业。这种竞争意识可以让企业在ESG目标与实践中更加雄心勃勃,而现实中部分企业可能在ESG沉默的“保护伞”下干脆选择“躺平”,忽略ESG因素,最终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ESG沉默的治理

ESG沉默会造成ESG治理机制失衡,对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是一件重要又紧迫的事情。ESG沉默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主体难以形成统一的认知与行动,容易产生错位治理、碎片治理、重复治理等问题。因此,需建立系统性治理框架,综合考量意愿、行为与绩效等因素,制定政府、企业与第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策略,提升企业ESG实践的积极性和沟通一致性,推动企业和社会向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4.1 意愿治理

ESG沉默的意愿治理关键在于从ESG理念认知、ESG承诺和目标设定两个角度进行干预和引导,强化社会各界对ESG理念的深刻认知,并增强企业承诺和目标设定的积极性和透明度,确保承诺和目标设定具备清晰性和可执行性。

4.1.1 深化ESG理念认知

ESG理念认知是企业对ESG理念和实践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对于ESG是什么完全缺乏共识,科学界定ESG内涵并深入阐释其意义,矫正当前对ESG理念的偏离性理解和错位认知,是促成共识、破解认知不足的关键。在科学界定ESG内涵的基础上,政府应避免ESG理念的意识形态化和泛政治化,作为ESG生态的优化者、要素整合配置者与关系协调者,推动各方在ESG理念下达成共识,并引导企业实践与沟通一致性,逐步打破ESG沉默。企业应将ESG理念视为长期价值创造的核心,通过培训和文化建设,推动理念内化,使其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利益相关者沟通机制及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管理层和员工对其深刻认知,进而引导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媒体、教育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应积极传播ESG理念,深化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促使企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ESG领域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1.2 提升承诺和目标的积极性和可执行性

ESG承诺与目标是企业意愿的外在体现,反映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企业担心ESG目标引起利益相关者的过度关注,或ESG绩效达不到预期承诺,故意回避ESG目标沟通。ESG承诺和目标设定的治理重点在于推动企业制定明确、可执行的ESG目标,避免目标设定不积极或“缩水”。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制定规范指引,以减少目标设定的模糊性,并引入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设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目标,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企业应将ESG目标融入长期战略,明确其对竞争力、创新和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ESG风险和机遇,优先设定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前瞻性目标。同时,企业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确保ESG目标透明并符合预期。此外,政府可联合第三方机构提供透明的目标评估标准和公开排名,激励企业积极设定ESG目标,促进行业内良性竞争。

4.2 行为治理

ESG沉默行为治理的关键在于确保ESG理念系统化嵌入运营与管理的各环节,加强内部责任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执行层面的不作为或滞后。为此,应从ESG管理与能力两方面提升企业的执行力与应变能力,强化其在可持续发展挑战中的综合表现。

4.2.1 强化ESG管理

ESG管理指企业系统化的ESG管理流程和制度设计,涵盖政策制定、目标设定、内部控制、责任分配和绩效评价等环节。健全的管理机制对ESG战略的有效落实至关重要,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出现ESG沉默。政府可通过公共平台提供管理工具、数据分析、制度指引等,帮助企业识别、管理并评估ESG管理流程中的风险和机遇。同时,推广国内外优秀的ESG管理实践,设立试点项目和示范企业,助力企业优化管理模式。企业需构建系统化的ESG管理体系,将ESG目标融入战略规划和治理架构,确保政策、目标、执行和评估的协调进行。设立专门部门或负责人,明确责任分工并纳入绩效考核,推动全员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第三方咨询机构可提供专业管理服务,推广先进管理工具,帮助企业优化ESG管理流程,以实时跟踪ESG绩效,提升管理效率与响应能力。

4.2.2 增强ESG能力

ESG能力是指企业将ESG理念和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资源与执行力,反映其应对制度压力、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能力,并体现其推动内部创新、优化运营效率、实现长期可持续目标的潜力。为此,政府应通过制定明确的ESG政策和标准,推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投资,特别是在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领域,借助专项资金、绿色金融和技术支持政策,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应聚焦核心能力建设,制定实施计划,从小规模试点项目开始,逐步提升在ESG领域的专业能力。领先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的ESG能力。此外,第三方咨询机构、评级机构及学术组织等主体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ESG评估、审计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识别自身在ESG领域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提升方案。

4.3 绩效治理

由于外界难以直接评估企业的ESG绩效,通常通过认证、评级和信息披露等方式展示给利益相关者。绩效治理关键在于提升绩效沟通的积极性,并确保企业对外沟通的ESG绩效与实际行动一致。

4.3.1 提高ESG绩效沟通的积极性

ESG绩效沟通的积极性指企业积极向利益相关者展示其在ESG领域的成效,强调信息沟通的主动性和及时性。为削弱企业在ESG领域的沉默动机,政府与监管部门应加强ESG制度供给,依据行业特性制定明确政策,提高企业ESG绩效沟通的积极性。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如绩效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ESG沟通,增强其主动性。同时,完善披露制度与沟通渠道,确保定期更新ESG报告。资本市场应加大对ESG价值的认同,推动投资者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使ESG表现优异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中长期资本,形成正向激励,推动企业提升ESG绩效沟通的积极性。媒体可通过报道优秀案例和正面宣传,营造积极氛围,提升企业ESG沟通意识。

4.3.2 保障ESG绩效沟通的全面性

ESG绩效沟通的全面性指企业沟通的ESG信息与其实际绩效之间高度吻合,强调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的ESG绩效沟通有助于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提高资源获取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应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制定具体、明确的披露标准,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制定清晰的“漂绿”判定标准,减少因定义模糊导致的质疑,推动企业更准确、全面地沟通ESG绩效。企业应建立系统化的ESG数据收集与评估体系,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并引入第三方审计与认证,提升信息透明度。同时,制定长期ESG绩效沟通规划,规范沟通流程,避免碎片化,增强利益相关者信任。此外,第三方咨询和研究机构可以开发ESG沟通评估框架,帮助企业识别沟通不足,制定定制化的沟通策略,从而引导企业更加主动、全面地沟通ESG信息。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ESG沉默是一种ESG异化现象,全球可持续发展仍为主流趋势。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益,企业仍需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纳入运营和投资决策,不应受外界杂音干扰。本文围绕ESG沉默,基于“驱动因素—影响效应—治理策略”逻辑轴线,构建整合研究框架(见图2),形成“前因—行为—后果”逻辑链,系统探讨ESG沉默现象。

2 ESG沉默的整合研究框架

注:“●”表示研究已初具规模,尚需针对不同情境进行深入分析;“○”表示研究不充分或有待进一步探索;“★”值得重视的未来研究重点。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ESG沉默是企业故意对ESG保持沉默,做多说少和做少说少,回避或减少ESG目标承诺、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以规避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关注。本文明确了ESG沉默的概念和具体行为表现,包括回避目标、弱化行动和削减沟通,丰富了对企业在ESG实践中战略选择的理解。已有研究多关注企业在ESG披露方面的沉默行为,但对于企业实际行动的减少或选择性投入关注较少,且现有研究未能系统揭示ESG沉默的行为特征与其背后的渐进逻辑。本文通过将“意愿—行为—绩效”链条引入分析,揭示了企业在不同阶段通过资源调整实现沉默的动态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分析框架。

第二,研究发现,ESG沉默既可以是企业面对制度压力的被动策略,也可以是主动性战略选择,甚至是管理者因价值认知不足而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已有研究对驱动因素的讨论零散,尤其对内部战略选择的复杂性和管理者主观作用缺乏关注。本文通过揭示三类因素的交互作用,提出ESG沉默行为本质上是制度压力、战略目标与价值认知之间的动态平衡,逐层阐明外部压力到内部驱动的影响机制,深化了理论解释框架。

第三,本文深入揭示了ESG沉默在企业层面、ESG生态系统和社会层面的多重作用机制与广泛后果。相较于现有研究聚焦于合规风险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局部影响,忽视短期策略与长期发展的矛盾,本文进一步从合法性危机、ESG投资市场和社会价值创造等方面揭示了ESG沉默的系统性破坏,并深入挖掘其长期负面影响,拓展了对ESG沉默影响效应的系统性分析。其中,企业作为ESG实践的主体,其ESG沉默影响企业合法性与利益相关者信任,深入研究可揭示ESG沉默如何从短期策略演变为长期危机,为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第四,本文基于“意愿—行为—绩效”逻辑链,提出ESG沉默的闭环治理框架,并融入协同治理理念,强调政府、企业与第三方主体在不同阶段的系统性联动。具体而言,通过认知深化和目标指引提升企业ESG意愿,通过完善内部责任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为落实,通过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强化绩效沟通,系统性应对ESG沉默现象,推动治理模式向多主体协同转型。

5.2 研究展望

本文虽然对ESG的概念界定、驱动因素、影响效应和治理策略做了深入探讨,但由于ESG本身的复杂性,ESG沉默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当前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对ESG沉默的深化研究仍有拓展空间。

第一,沉默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ESG沉默受组织所处组织场域、组织资源的影响。目前ESG沉默的研究较多关注酒店、旅游和消费品等行业,缺乏跨文化或跨行业的比较分析。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全球视角出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制度环境和行业特征下,ESG沉默的表现形式、驱动机制及其后果,以帮助识别其潜在的普遍规律与特异因素。例如,东亚地区和西方国家企业在ESG沉默方面的差异,或者不同产业在面对ESG压力时采取的策略差异,都会为理论提供新的视角。

第二,管理者的价值认知、自利主义和短期导向在推动或加剧ESG沉默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管理者认知差异、风险偏好等如何影响企业在ESG实践和沟通中的沉默行为,尤其是在跨文化或跨市场环境中,管理者的决策偏好是否会对企业的ESG战略和沟通产生不同影响。探讨管理者的认知差异、风险偏好等如何介导或调节ESG行为,将为未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和管理培训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可以为理解管理者在面对ESG压力时的心理和决策过程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第三,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外部政策监管和内部公司治理两个层面深入探讨ESG沉默的治理问题。首先,研究可以关注不同政策工具(如法规、激励机制、绿色金融等)如何促进企业在ESG领域的积极沟通与实践。特别是,如何设计普适性强的全球性ESG监管框架,避免“漂绿”和ESG沉默,将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其次,公司治理结构在治理ESG沉默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析不同治理模式,研究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如董事会多样性、独立性、责任划分等)减少ESG沉默,并提升企业的ESG绩效。综合考虑政策与治理两个维度,能够更全面地揭示ESG沉默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从略,请参阅期刊纸质版原文

 

丁凤茹 | 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ESG。

 

肖红军,丁凤茹.ESG沉默的诱因、后果与治理[J/OL].研究与发展管理,1-14[2025-01-17].https://doi.org/10.13581/j.cnki.rdm.2024125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