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承接战略构想

2017年01月10日来源:IIE    作者:刘佳骏

《工业发展报告2016》观点集粹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承接战略构想 


产业布局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刘佳骏

 

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T”形空间结构战略中极其重要的发展轴。根据国务院出台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业呈现梯度转移的趋势,沿江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产业结构也呈现较大差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通过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产业科学有序的转移与承接合作,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科学合理的流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将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构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和推进国土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前提下,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促进要素更加自由顺畅地流动,加速产业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间转移的步伐,实现产业边际利润最大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国家层面上,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的集聚优势,推动区域产业合理分工。转移的产业主要是按照大的产业分类进行,沿着产业链条展开。在上中下游区域范围内,根据各自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行业发展特点,进行地区细分和产业细分,突出发展特色,抓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建立不同产业的承接策略和转移策略。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基于价值链的“工序转移”。同时,围绕产业增长极做好配套产业。

未来,应依托长江经济带现有合规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示范开发区;以示范开发区为引领和示范,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承接与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向示范区集聚,促进人口归流、本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示范开发区为主、省级开发区为辅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产业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地方政府招商除了做“加法”,也要做“减法”,有序引导产业转移,科学引入承接产业,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避免高污染产业,同时要避免“一阵风”的同质竞争。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必将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