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实施”到“加快实施”,不仅昭示着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变化,迫切需要完善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赋新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经济发展逐渐从要素、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尽管如此,还仍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对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比任何时期都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伟大转变。
首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进入拓展期,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继集中突破,并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在当前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其次,国家间科技竞争从“追赶型”竞争走向“遏制型”竞争,迫切需要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突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对我国的科技打压和封锁。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实体清单、最终军事用户清单、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等在内的多手段、跨部门联合制裁和科技打压模式,近600家企业或实体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体制改革,还要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构建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相匹配的技术创新范式,深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强化国家层面统筹部署和战略牵引,加快提升攻关效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核心,关键核心技术范围广、种类多,为此,一方面,要明确界定技术边界和攻关优先级,防止发生“运动式”突破、“潮涌式”攻关风险;另一方面,要明确区分政府在不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的作用,提升政府政策效能。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但技术攻关过程中仍然存在部门协调不足、重点领域界定不清晰、政策效能较低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效能:一是制定国家层面和部门层面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并根据技术经济范式特征构建分类分层的差异化攻关战略。二是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评估和战略制定的组织体制,一方面,要构建统一领导、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打通政府与产业界的沟通渠道,强化技术专家、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在关键核心技术战略制定中的作用。三是要完善与关键核心技术配套的人才支撑体系。
以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为核心,构筑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适配的中国特色的创新制度体系。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表明,历次产业革命都是新兴技术快速涌现并在原有产业中广泛渗透应用,进而带动社会—制度发生适配性变革和耦合性调整,最终形成“技术—经济和社会—制度”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尽管举国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数字经济特殊的技术经济范式要求举国体制必须进行适配性重构,才能进一步牵引我国数字技术创新领先。为此,要加快构建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一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调整,构建与数字经济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政府组织体系;二是探索与数字技术范式相适应的具体治理规制和监管方法(如数据确权、隐私保护、平台反垄断等),以数字标准、数据治理、数字人才等领域为重点,加快推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体系改革,促进“技术—经济—制度”螺旋发展。
加快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嵌入全球创新体系。中美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盟友合作,加快建立所谓“民主科技联盟”,试图打造孤立中国的所谓民主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推动全球创新体系“去中国化”,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如2021年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成立,并建立了通信、人工智能等十个工作组,务实推动可信赖的、以人为中心的、基于共同民主价值观念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开发、标准制定和治理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有利于跨国公司参与的公共资助研发项目实施体系,提升跨国公司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实际参与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以及数字经济丰富场景优势,加大与其他国家在技术标准、技术协议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发展应用面向企业用户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全球一体化的数字经济平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