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2023年05月23日来源:《中国经营报》2023年5月22日(04版)    作者:阳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围绕这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命题,工经所青年经济学者赓续传统,踔厉奋发,依托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产业洞察,围绕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以理论结合实际的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经营报》开设“工经青年学者论坛”专栏,以署名文章的方式刊发工经所青年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心得和成果,力图通过青年学者的视角,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以飨读者。

 

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范畴在于打造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串联协同以及互动共生的交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政策安排更好地提升创新主体在系统内的创新意愿与创新动能,最终形成各类知识主体与创新主体分工明确、定位清晰以及相互协同的完整创新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真正意义上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并通过改革科技经费配置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了涵盖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与市场中介的多层次、多主体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图景,我国加快建设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及系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极为迫切,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全新的战略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更好地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目标,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等方面发挥支撑性作用,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发挥有力支撑。更为关键的是,系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要在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要素、加快全球创新要素集聚以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精准发力,为全面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创新要素与创新动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要求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协调、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新的路线图。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人口规模巨大基础上的现代化,这要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人口规模巨大的人才优势,切实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多层次创新生态之间的协调性,实现国家创新体系功能效应与人口规模巨大的各类物质文化需求相互匹配。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要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解决地区贫富差距以及系统推进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切实以国家创新体系内创新主体的社会属性主动发挥创新的社会功能,以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双轮驱动地区贫困减缓、教育条件改善、乡村振兴等,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特别是发挥企业为创新主体开展反贫困创新、社会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等多种具备社会属性与社会意义的创新范式,更好地平衡创新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的现代化,这要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聚焦解决人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以绿色可持续发展准则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方向与基础维度,发挥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绿色创新的基本意愿与基本动力,通过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系统构建涵盖企业绿色创新生态、产业绿色创新体系以及区域绿色发展体系的多层次绿色创新体系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

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议

国家创新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效。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与创新引领系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一是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与重点场景,着力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根本目标,系统改革科研项目申请体制机制、科技经费配置体系、科技管理体制、科研评价制度体系,切实激活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创新活力与创新动力,实现人才、教育与科技的全方位协同发展。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科学思维、科学文化的系统性传播与提升全面创新氛围提供环境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将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摆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位置。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围绕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基础科学的创新加强科技经费统筹配置,切实在源头上提升我国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优化科技经费配置格局,构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协同的配置体系。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规模与投入强度依然偏低,特别是企业主导的基础研究严重偏低,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投入规模与投入强度,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新格局。

第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是链接科学、技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结合的主导力量,在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全新战略指引下,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内的各类知识主体与中介组织对企业为创新主体甚至主导的创新链的衔接与支持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构成的产学研融通组织建设,发挥企业在涉及强市场竞争性领域的产学研主导作用,全面提升产学研融通组织创新效能。二是强化金融财税政策协同,全方位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支持强度。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组合,进一步发挥对中小企业颠覆式创新、龙头企业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以及原始创新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细化企业创新能力分级分类,精准推动企业创新的各阶段、各环节与金融财税政策的相互耦合,优化政策环境与市场营商环境,切实扶持具有科技创新前景与潜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三是要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顶梁柱,也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要在涉及国家战略与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涉及国计民生的主导产业以及关乎未来科技革命的未来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强化企业的使命驱动与使命引领意识,构建由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科技资源配置系统,支持创新型企业与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国家创新体系的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整合,为其创新要素集聚与创新要素共享提供体制支撑与平台支持。

第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功能衔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引领支撑效应,一是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对国家科技竞争的重点领域、基础领域与薄弱环节的统筹布局力度,聚焦关乎国家安全与国家竞争战略、关键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以国家战略与发展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在空间分布上关联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创新资源的牵引与整合功能,特别是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牵引与治理功能,在保障关键产业与战略性产业的产业安全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弥补国家创新体系内的创新主体协调失败、共性技术供给市场失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提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研人员的使命意识与担当意识,引导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科研人员树立科研自信与创新自信,为保障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科研人员强化瞄准前沿科学问题、探索前沿技术方向,为推动原创理论、原创技术、原创方法的涌现提供综合保障。

 

分享到: